从“有什么”到“要什么”(人民论坛)
来源:人民日报
街道为快递员、外卖员等专门开设了服务驿站,但为啥利用率不高呢?为了找出原因,浙江杭州一名街道工作人员注册成为骑手,体验了几个月的外卖员生活。
“真正‘从业’后,就豁然开朗了”。撤掉一些用不着的、升级一些需要用的、补上一些盼望有的,如今4条小哥友好服务街成功落地,休息站、电瓶车维修等服务为快递员、外卖员等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公共服务,连接的是民心,要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关键是两个字:用心。
首先用心要正,不能有“歪心思”。新建的体育馆豪华大气,却远离居民区;文化礼堂焕然一新,却常常“铁将军把门”;公园智能设施新颖,却逐渐闲置荒废……公共服务成了面子和装饰的种种现象,或是为了交差应付,或是为了数据好看,究其根本,是政绩观出现了偏差,偏离了为民造福的初心。
提供服务不是目的,让人民群众用得上、用得好才有意义。唯有把群众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工作成效才能经得起检验。
如何才能掌握群众需要?要做到将心比心,和群众坐一条板凳。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回忆:“我不到16岁就在陕北的一个小村子里同农民住在一起、干在一起,知道人民愁什么、盼什么。”
拿“送戏下乡”来说,有的地方送上门的服务却遭遇了“冷场”。什么原因?脱离实际——要么农忙时节送,要么不考虑村民喜不喜欢,导致村民没时间也没兴趣看。
山东济宁金乡县韩庄村,为了办好一场“村晚”,村党组织通过微信群让村民点单,县里来的文化指导员挨家挨户调研。爱听小曲的有多少,爱看大戏的有谁,了解之后再邀请相应的表演团队。演出现场,村民将广场围得满满当当。
一冷一热的对比说明,公共服务不能“一供了之”,走好群众路线,搞好调查研究,身入基层又心到基层,在面对面中掌握群众心中所思所想所盼,才能因时因事优化供给方式,把好事办好办实。
为民服务水平,是能力与态度的体现,也是作风与形象的展示。
前不久,在重庆荣昌区参加公务员笔试的考生,实打实地感受到当地的服务意识。荣昌区为考生提供了准考证打印、往返高铁站与各考点之间的免费直通车、免费午餐等服务。就是这些贴心暖心的细节,实实在在影响着考生的体验。来自四面八方的年轻人纷纷点赞,也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公共服务水平,已经成为一地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来源。
为民服务没有终点,“好了还要再好,不能止步”。更靠前一步,多换位思考,变“有什么给什么”为“要什么给什么”,定能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赢得群众赞誉度,用好作风好形象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尹双红)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08日04版)
相关文章:
- 山西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月活动启动 太原已实现全覆盖
- 抵制恶性补贴!市场监管总局已约谈主要外卖平台
- 老板被困冷库20分钟后被救出!救人小哥回应获赠股份
- 赫章县结构乡:绿茵牧草茂 坡暖牛儿肥
- 家在运河岸·三载筑新程 | 运河畔绘新景 “活水来”兴百业
- “清华光头强”的海晏村慢生活
- 事关公积金贷款!
- 临沂职业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安全护航振兴路,青春赋能新农村”践行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践行初心使命 办好民生实事
- 女子回应“被困25楼丢血书枕头求救”:挥舞红衣两天没人理
- 蒙自人注意,报名方式有变
- 金湾一住宅内,圈养家禽?清了!
- 抗洪失联19天,被洪水冲走的怀柔村支书尹春燕遗体已找到
- 恒指半日跌0.06%
- 石榴花开满庭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社区绽放民族团结幸福花
- 扶梯上救人误伤第三人,谁担责?
- 甘肃榆中山洪已致15人遇难 28人失联
- 武汉首个,今天开启!
- 农业农村部黄承伟一行来渭源调研
- 记者直击:学校变避难港湾 密云山区村民快速就近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