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什么”到“要什么”(人民论坛)
来源:人民日报
街道为快递员、外卖员等专门开设了服务驿站,但为啥利用率不高呢?为了找出原因,浙江杭州一名街道工作人员注册成为骑手,体验了几个月的外卖员生活。
“真正‘从业’后,就豁然开朗了”。撤掉一些用不着的、升级一些需要用的、补上一些盼望有的,如今4条小哥友好服务街成功落地,休息站、电瓶车维修等服务为快递员、外卖员等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公共服务,连接的是民心,要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关键是两个字:用心。
首先用心要正,不能有“歪心思”。新建的体育馆豪华大气,却远离居民区;文化礼堂焕然一新,却常常“铁将军把门”;公园智能设施新颖,却逐渐闲置荒废……公共服务成了面子和装饰的种种现象,或是为了交差应付,或是为了数据好看,究其根本,是政绩观出现了偏差,偏离了为民造福的初心。
提供服务不是目的,让人民群众用得上、用得好才有意义。唯有把群众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工作成效才能经得起检验。
如何才能掌握群众需要?要做到将心比心,和群众坐一条板凳。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回忆:“我不到16岁就在陕北的一个小村子里同农民住在一起、干在一起,知道人民愁什么、盼什么。”
拿“送戏下乡”来说,有的地方送上门的服务却遭遇了“冷场”。什么原因?脱离实际——要么农忙时节送,要么不考虑村民喜不喜欢,导致村民没时间也没兴趣看。
山东济宁金乡县韩庄村,为了办好一场“村晚”,村党组织通过微信群让村民点单,县里来的文化指导员挨家挨户调研。爱听小曲的有多少,爱看大戏的有谁,了解之后再邀请相应的表演团队。演出现场,村民将广场围得满满当当。
一冷一热的对比说明,公共服务不能“一供了之”,走好群众路线,搞好调查研究,身入基层又心到基层,在面对面中掌握群众心中所思所想所盼,才能因时因事优化供给方式,把好事办好办实。
为民服务水平,是能力与态度的体现,也是作风与形象的展示。
前不久,在重庆荣昌区参加公务员笔试的考生,实打实地感受到当地的服务意识。荣昌区为考生提供了准考证打印、往返高铁站与各考点之间的免费直通车、免费午餐等服务。就是这些贴心暖心的细节,实实在在影响着考生的体验。来自四面八方的年轻人纷纷点赞,也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公共服务水平,已经成为一地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来源。
为民服务没有终点,“好了还要再好,不能止步”。更靠前一步,多换位思考,变“有什么给什么”为“要什么给什么”,定能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赢得群众赞誉度,用好作风好形象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尹双红)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08日04版)
相关文章:
- 武汉首个,今天开启!
- 农业农村部黄承伟一行来渭源调研
- 记者直击:学校变避难港湾 密云山区村民快速就近安置
- 西峡县石界河镇:反诈宣传“进万家”
- 莒南县道口镇展开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
- 王艺迪/蒯曼战胜队友孙颖莎/王曼昱,夺得WTT美国大满贯女双冠军
- 多名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被清退,牵出跨省作弊链
- 突然崩了!很多人以为手机坏了!官方紧急回应
- 带领村民解锁“蜂”收密码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 人民日报评今年阅兵的武器装备:钢更多、气更盈、骨更硬
- 局长“坐窗口” 服务“零距离”
- 荣昌陶上刻画8D魔幻重庆什么样?来这场展览看
- 蔺红伟调研督办村道生命安全防护工程项目建设和重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
- 从“送餐箱”到“治理网”——神木市社会工作部激活美团骑手的志愿服务三重奏
- 暴雨中挺起的脊梁——西峡党员群众共筑生命堤坝纪实
- 7月起,这些新规将施行→
-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 河南省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办法和岗位设置来了→
- 郭北社区举行“慧眼识诈骗 钱包保安全”专项活动
- 全民禁毒宣传月 | 坐热炕头 唠安全嗑 守钱袋子——赛罕区把安全课堂送到村民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