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库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赫章县结构乡:绿茵牧草茂 坡暖牛儿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31 15:36:00    

近年来,赫章县结构乡立足天然草场资源优势,将黄牛养殖作为强乡富民的“金钥匙”,通过政策驱动、规模升级、链条延伸等途径,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特色发展之路。

走进大山村,村民常国申正熟练投喂草料,圈舍里黄牛膘肥体壮。劳作结束后,他擦去汗水,笑容中满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出门的条件没有,只有在家靠种养殖为主,养了5头牛,买了一头,卖了8000块钱,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帮助,得到项目直补5000元,收入很不错。”常国申说。

正午,阳光为结构乡大山村饶家窝凼镀上金色,碧玉草地光影摇曳,牛群悠闲啃草,勾勒出悠然牧场景象。在此背景下,放牛人王军朝分享了他的创业历程。

“我2021年投资了25万元成立了赫章县结构乡大山村旺朝种养殖场,流转了土地100亩种植牧草,流转费每年7500元,聘请一名村民参与饲养,月工资1500元,现有能繁母牛21头,今年预计出栏6头,纯收入5万元左右。”王军朝算了一笔收入账。

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村里同步推进牧草种植扩面提质,新增种植面积400亩,从源头保障牧草供应,筑牢产业发展根基。在政策支持下,成功争取 25 万元项目直补资金,以户均 5000元的标准精准补贴50户农户,切实降低养殖成本、激发养殖动力。

“我村依托丰富的天然牧草资源,大力发展黄牛养殖产业,目前,全村黄牛存栏量稳定在650头,今年已出栏商品牛160头,实现创收112万余元。”结构乡大山村党支部副书记邓娟介绍。

据悉,结构乡肉牛存栏量达到4122头,已出栏841头,创收756万元,争取到项目直补资金187.5万元,有效提高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养牛产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养牛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让养牛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结构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员陈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星

编辑 吴传娟

二审 谢朝政

三审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