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2】为什么又是沈阳?因为这里历史厚重文脉悠长

春晚与秋晚辉映的沈阳,再次迎来重要盛会,总台端午特别节目落户沈水之阳,千年古城与端午相遇,必将演绎动人篇章。
为什么央视的镜头再次聚焦沈阳?因为这里历史厚重,文脉悠长。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沈阳有着7200年的文明史、2300年的建城史,400年的都城史。“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一宫两陵”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和新乐遗址、锡伯族家庙、明清四塔七寺等150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作为得天独厚的形胜之地。
广袤黑土地,滔滔浑河水,滋润了沈阳的厚重与硬朗,孕育了独具魅力的文化品格。沈阳,自古是一个民族融合、文化交汇之地,演绎了数不清的城市传奇、回荡着泽被千古的历史余韵,这一切,沉淀在沈阳城市血脉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基因和城市品格。
漫长的历史岁月在这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让这座城市氤氲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气息。当千年的端午,与沈阳的历史相遇,澎湃的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乐章。
从文化的角度契合,沈阳与端午有着独特的缘分。

珍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晋人书曹娥诔辞》,不仅是国宝级的书法珍品,是书体变革时期的书法和汉代文辞佳作,更是铭记了一段孝心与端午的传说。曹娥故事是端午节的起源之一。这件珍贵的国宝,将沈阳与端午相连,传承了中华文脉,传递了中国人的文化精神。
流淌在沈阳北部的蒲河,名字来源于蒲草。挂菖蒲、艾草,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奉天通志》载,五月初五日,人家担端皆插蒲艾,门上悬纸葫芦,食角黍,饮雄黄酒,小儿女颈腕缠五色丝线又以黄布制小猴,青麻制小帚,配胸际。午张盛宴,名曰过节。《沈阳百咏》中有这样的诗句:“银红帖子折千张,圣会同来赴药王。百样葫芦依样剪,分明佳节近端阳。”端午节,自古以来就是沈阳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7200年前,城市的先民新乐人,已经将黏糯的大黄米作为食物,如今,在沈阳的一些地方,还有人用大黄米包粽子,这独特的味道,是每个人记忆里的乡愁。
《九歌·云中君》中,有“浴兰汤兮沭芳”的句子,端午时节的兰汤沐浴,是中国最早的季节性公共卫生运动。“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这一重要仪式,在沈阳,已成为了城市的特色之一——沐浴休闲之都。
……
在与历史的相遇中,沈阳,从来没有缺席。无论是春晚的工业文化的铿锵,还是秋晚的天涯共此时的团圆,到如今端午的家国情怀,历史文化名城沈阳是一块璞玉,不断地绽放她的光彩。为什么又是沈阳?是沈阳厚重历史文化的再次发光。
沈阳发布、沈报全媒体记者:詹德华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
相关文章:
- 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述评之七
- 沈阳高新区党工委原委员、原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管委会副主任张奎夫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童心向党聚力量 艺彩飞扬润社区
- 清凉经济、夜经济、宅经济爆发,127城夜间订单翻倍:淘宝闪购上的中国人夏日消费火热图景
- 球迷建议政府“秒级响应” 江苏各地竞相花式“宠粉”
- 移动的啤酒节 全省首条微醺巴士上线发车
- 系统治理+精准改造 咸宁市区全面开展小微积水点整治
- 2025年荔湾区“羊城之夏”系列活动启幕
- 东北农产品“潮”起来
- 赣超联赛本周六揭幕,越来越多赛事IP点燃大众热情
- 第四届华人美业经贸交流活动在沈阳启幕
- 400余款国内外精酿啤酒添彩济南夜生活 济南精酿啤酒节本周五将在恒隆广场启幕
- 三问尼山,让文明灯塔照亮前行正道
- 金昌:声动镍都诵经典 雅韵流芳启新程
- 爱上固原的理由,都藏在这“四色”里!
- 联播+|炙热的向党之心
- 逐梦高原 竞速未来 本报评论员
- 当城镇化率达67%,广州如何发力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
- 荣昌陶上刻画8D魔幻重庆什么样?来这场展览看
- 打造“精·智城管”!青岛举行智慧化城市管理创新应用场景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