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托育“供需错配”尴尬须对症下药
原标题:破解托育“供需错配”尴尬须对症下药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问题是一个民生痛点,是降低养育成本、破解育儿焦虑、提高民众生育积极性的关键钥匙。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普惠育幼体系建设,持续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近日,媒体调查发现,普惠托育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遇到了“供需错配”的困境。一方面,许多家长有强烈的送托需求,却找不到合适托位;另一方面,不少建好的托育机构乏人问津,面临招生难题。
“供需错配”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
一是“托不起”,随着普惠托育体系建设加快、一些托育费用明显下降。但相对来说,仍然明显偏高。一线城市一个月的托育费可达五六千,在县城一个月也要一两千。
二是“不愿托”“不敢托”,也就是不能放心、安心地把孩子交到托育机构手中。三岁以下的幼儿,对托育服务有着极高的要求。他们在生活照料、安全保障、教育引导等方面都依赖于专业且精细的托育服务。师资专业性与安全保障,是家长选择托育机构的首要因素。但在托育机构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存在重建园盖楼轻专业服务的问题。专业人才缺失、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安全监管缺位等问题,影响了家长对托育机构的信任。
三是“不便托”。由于规划布局不合理,造成了资源错配,在一些地方形成了“需要的地方没有建,建成的地方用不上”的问题。有的小区周边托育机构多到可以“货比三家”,有的小区特别是老城区周边却是“一位难求”。家长难以就近找到合适、靠谱的托育机构,也影响了入托意愿。
破解托育服务“供需错配”,需要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其中最关键还是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托育服务政策支持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通过提高公建托位占比、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加大普惠性托育机构运营补助等举措,把托育服务的价格降下来,让民众“托得起”。通过强化监管,提高托育机构规范运营程度和专业化水平,把托育服务的质量提上去,让家长愿意托、敢托。
同时,还需强化规划布局的科学性论证,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将有限的资源投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此外,支持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探索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为群众提供“身边的托育”,也是破解“供需错配”的重要举措。
婴幼儿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其脆弱性和依赖性决定了托育服务必须兼具专业性与人文关怀。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并通过提高待遇、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提升行业吸引力,才能构建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充满爱心的托育服务人才队伍。
“幼有善育”不仅关乎千万家庭的小幸福,更是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大战略”。各地要提高认识,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切实解决家庭托育难题,为婴幼儿健康成长、家庭和谐幸福、社会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托起今日的幼苗,托起家庭希望。(李一陵)
来源:人民网
相关文章:
- 网贷风险提示!这些事项千万注意→
- 不是价格战,是生存战:蔚来在L90上赌了一切
- 谁家姑娘丢了?福建女子携基因线索赴昌寻亲
- 鑫海移民新西兰移民领航者| 17天成功获批新西兰绿名单
- 锡林浩特市教育局关于暑假期间对校外机构和家长的一封信
- 威海市举办第三届托育服务职业技能大赛 以赛促学提升行业水平
- 呼和浩特:构建“全链条”家庭教育指导体系 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注入新动能
- @青岛人,京口路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实体样板间开放参观
- 一键解锁 西安市未央区智慧服务点亮招生季
- 济南高新区东城逸家幼儿园:相信吗,在幼儿园里家长玩得比孩子还要“嗨”
- 服务民生保障走在前 看中国人寿长护险的“济宁实践”
- 交易商协会:首批民营创投机构科创债已落地
- 普京:俄罗斯准备支持伊朗发展和平核能
- 早教不是越早越好
- 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价格飙升 家长要理性选择
- 海南将发放托育消费券!最高补贴……
- 考场外反诈“声”入人心 守护考生家庭“钱袋子”
- 日本禁止家长为新生儿取“非常规”姓名
- 包头市构建全链条托育政策支持体系
- 寓教于乐寻知识,桃源中央公园化身“冒险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