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来如此·探园⑦丨成都芯谷·OVU创客星:这颗创业“星球”有何“引力”?

成都芯谷·OVU创客星在孵企业已达70余家。
川观新闻记者 阚莹莹 摄影 赵明
这段时间,华闽搏创(成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刚的日程表里,有一项重要任务——申请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家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成都芯谷产业园的企业,成立只有短短3年时间。拿下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对企业后续发展十分关键。谁来负责申请,张刚想到了一个熟悉政策又有经验的团队——成都芯谷·OVU创客星。
去年底被正式认定为“四川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成都芯谷·OVU创客星,坐落于依托中国电子、中国电科、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等产业龙头打造的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聚集区——成都芯谷。2020年5月投运以来,成都芯谷·OVU创客星已经吸引了70多家创新企业入驻。
作为一个创新企业孵化器,成都芯谷·OVU创客星这颗创业“星球”有何“引力”?近日,记者来到这里寻找答案。
探园
在森林中培植一片创业企业成长土壤
创立于2015年的OVU创客星,是产业园区运营企业中电光谷建立的综合性产业孵化平台。在产业园区运营过程中,各地中小微企业、初创团队数量一路飙升,创业资源需求十分旺盛。
在明确了“中央企业带动,大中小微企业联合创新”的产业园区运行体系后,OVU创客星诞生。同时,运营团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创新力量凝聚的特色城市建设运行站点。成都便是其中之一。
在成都,OVU创客星看上了成都芯谷这片电子信息产业“森林”,选择在这里为创业企业培植一片创业土壤,打造成都芯谷·OVU创客星。
华大九天,国内率先投身EDA研发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集成电路设计软件研发领域“链主”企业;中电九天,打破泛半导体制造核心软件被国外头部企业长期垄断和封锁的被动局面……
在成都芯谷产业园区,抬头一望,很难不被这些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头部选手”设置在楼宇顶部的抢眼招牌吸引。在这个园区里,“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服务业企业)就有58家,高新技术企业34家,专精特新企业15家。同时,园区还落地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产教融合项目,拉满了园区的创新活力。
在产业方向上,成都芯谷·OVU创客星非常明晰。“我们以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为主要方向,引进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创业企业入驻,协同配套高端软件与操作系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链企业。”成都创客星孵化器有限公司负责人柏锦森介绍,“如果把成都芯谷比喻成一片森林,那OVU创客星就是森林中的一个生态圈,我们的初创企业‘推门’就能吸收森林中的养分。”
四川厚德天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厚德天策”)是去年入驻的企业之一,这是一家专注于研发制造人工影响天气技术装备的创新企业。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在成都芯谷落地产教融合项目,共建新型产业学院。
创立之初,厚德天策便和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联合开发实验室。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在成都芯谷落地产教融合项目后,厚德天策立即跟进,入驻了成都芯谷·OVU创客星。
“通过更加紧密的合作,我们最终形成了自主研发产品机载云凝结核计数器。这项装备可以用于研究城市环境污染对云和降水的影响,也可以确定人工影响天气时播撒冰核的时间和位置,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更加精准。”厚德天策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这类装备主要依赖于进口,如今这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孵化
调试好适合创业企业的“温度”“湿度”
截至目前,成都芯谷·OVU创客星在孵企业有70余家,其中90%是科技型企业。去年,成都芯谷·OVU创客星正式获批“四川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那么,在这片创业土壤中,企业成长的“温度”“湿度”究竟如何?对此,迈凯威(成都)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凯威”)负责人康正祥很有发言权。
在创业之前,康正祥参与了十多年全国各地政府招商引资项目。几年前,康正祥打算回到家乡成都,投身政府招商引资目标企业的大数据评估这一细分赛道。感受过不少城市的企业创业环境,最初接触成都芯谷·OVU创客星时,康正祥心里也曾有过对比。
但他很快就放心了。“公司最初落地时还处于初创阶段,最缺的就是人才。通过成都芯谷·OVU创客星提供的人才招聘服务,我们很快组建了团队。”康正祥回忆,从初步签约到2023年3月正式入驻,公司只用了2个月时间。
“人才招聘、政策申请、市场对接,不要小看这些服务,有了他们,才能让我们这个精干的创业小团队把精力全部投身在创新创业中,更快成长起来。”康正祥说。

成都芯谷·OVU创客星办公区。
运营成都芯谷·OVU创客星的过程中,柏锦森经常用这个问题来理清思路——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你需要什么?
“资本、人才、环境是共性的需求,但是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的需求是不同的。比如,初创期的团队需要工商财税、股权结构、人才招聘、市场拓展等服务。成长期的团队需要的则是上市辅导、技术研发、资本运作、市场合作等。”柏锦森说,成都芯谷·OVU创客星要做的,就是因地制宜,调试好服务“温度”“湿度”,构建适合科技初创企业成长的环境。
离开成都芯谷·OVU创客星时,有公司员工提醒,园区到最近的地铁站有一些距离,可以乘坐园区固定的接驳班车。很多员工都是住在市区,每天上下班地铁班车无缝接驳。这名员工说,这种能够真正关心到每一名员工的服务,才能让他们干得更安心。
相关文章: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
- 你喝过“龙屎咖啡”吗?“古生物餐厅”走进校园
- 3年部署千台,半导体显示产业首次迎来具身智能机器人
- 川超成都主场在哪儿?怎么去?回复来了
- 人工智能成热点 落地应用见成果
- 湖南省茶文化研究会湘西州办事处正式成立 开启湘西茶文旅融合新篇章
- 绝经15年后阴道流血,七旬阿婆绝处逢生
- 我为民企办实事⑪丨蒸汽改道后,费县一企增收一企降本
- 全球资本瞩目:中国科创引来QFLP基金新“活水”
- 工行驻马店分行 绿色金融久久为功 风电贷款再助发展
- 成都方志馆:583册抗战主题书籍免费借阅
- 成都地铁10号线三期、17号线二期即将开通!
- 赫章县结构乡:绿茵牧草茂 坡暖牛儿肥
- 曹立军会见出席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的部分嘉宾并巡展
-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出台低空经济产业链质量提升工作措施
- 江苏盐城:开放为帆乘风驶向新航程
- 法院+仲裁委+管委会联合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 南方日报头版|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 实际使用外资八成来自侨胞
- 魏琪嘉: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 富民银行赵卫星:构建科产融生态 探索中小银行普惠服务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