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清明追思,为了更好前行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
清明节,一个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每年此时,或在墓地,或在烈士陵园,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对亲人的哀思、对革命英烈的缅怀,这不仅是在履行一种仪式,更是整理记忆、沉淀情感、汲取力量再出发的重要契机。

向英烈献花。图片来源:新华社
近日,民政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专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村(居)委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作用,培育文明环保、简朴庄重的殡葬礼仪和治丧祭扫方式。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参与,推动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文明低碳祭扫。各地民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部门加强违规殡葬用品的综合监管和源头治理。此外,通知还强调,各地要紧抓清明前后部分群众集中祭扫、落葬这个关键期,整合多方力量,多措并举合力开展好殡葬文明新风尚宣传活动,不断涵养殡葬文明新风。
文明是最好的缅怀方式。然而,每逢清明,焚烧纸钱、燃放鞭炮成为许多家庭的祭扫标配,但这些方式不仅污染环境,还极易引发火灾。据报道,清明将至,各种纸艺祭品销售火热,不仅有纸扎版的劳斯莱斯汽车、苹果平板电脑,还有纸扎版华为三折叠手机以及小米SU7,形象逼真,品牌logo清晰可见。当仪式变成负担,如何让清明回归“清明”,值得深思。

学生通过网络祭奠英烈。图片来源:新华社
清明追思,重要的从来不是外在形式,而是内心的诚敬。近年来,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网络祭奠、鲜花祭祀、植树缅怀等新兴形式悄然兴起,这些新风尚不仅更环保、更简洁,也同样能够展现人们对逝者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它告诉我们,清明祭扫,更重要的是内心的真挚情感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是为了更好前行。
站在先人墓前,我们既是历史的接收者,也是未来的开创者。每一个墓碑下,都安眠着曾经为家庭、为社会付出过辛勤努力的先人。在祭扫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回顾他们的生平事迹,感受他们的精神风貌,更要在缅怀中昂扬斗志、获得力量,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目标,更加清晰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论祭扫形式如何变化,先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的智慧不能丢。
有人说:“以前总觉得烧纸钱才是尽孝,现在明白了,保护好这片祖宗留下的青山绿水,才是最好的纪念。”在这个清明时节,让我们带着对先人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整装蓄力再出发。
(来源:冀云)
相关文章:
- 2025年7月28日|贵州屯堡
- 临沂潘飞,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
- 理响中国|尼山开放麦:全球文明对话之声
- 东乡县举办“新风新俗新东乡”主题活动
- 以火热开局,“赣超”能走多远?
- 三问尼山,让文明灯塔照亮前行正道
- 先锋引领展风采,党员担当谱新篇——记2025年方大集团优秀共产党员孙万强
- 闯关东广场 花海景观吸睛
- 高校研学游不应只是“打卡”
- 从“送餐箱”到“治理网”——神木市社会工作部激活美团骑手的志愿服务三重奏
- 初心故事|“威海姥姥”的小院,守护“守护者”的亲人
- 浙江调整生育津贴发放方式,7月1日起施行!
- 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 新的沉浸式探索体验来了!“巴黎1874·印象派之夜”在深开启华南首秀
- 华新街道名都园社区开展“翰墨传礼·书写文明天津”主题书法创作活动
- 美民调:超半数美国人不认可特朗普的表现
- 在西安,给文物当“医生”
- 刚刚,邓紫棋发千字长文
- 刚刚,知名女星发长文:6年,1分钱都没拿到!
- 记者探访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有点有面有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