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学游不应只是“打卡”
进入暑期,高校陆续开启暑期参观模式。近日,一则有关清华北大暑期开放的消息,引发各界关注。据悉,清华大学除周一为校园休整日外,周二到周日均开放校园。北京大学暑期校园开放时间为7月7日至8月16日。两校均采取“抽签+即时”预约的参观机制,不向任何机构和个人收取费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学古已有之,而今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教育形式,高校研学游项目尤其火爆。利用假期,让孩子们到心仪的高校走一走,亲身感受一下大学的气息,激励孩子们努力拼搏,是很多家长的质朴愿望。然而,很多研学机构往往以名校为噱头吸引学生,其实大多是走马观花而已,甚至只是与校门合个影,根本就没进入校园。
研学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既要有“游”,更要有“学”。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个人觉得学生高校参观不应满足于“到此一游”,而应成为点燃学术理想、启迪专业认知、锚定人生方向的启蒙之旅。
高考以后填报志愿,很多考生和家长都纠结不已。其实,就技术层面而言,有了教育部的“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和各地各校推出的各种“护航行动”,现在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只要清楚自己想往哪个方向发展,结合分数和排名等因素,可以很快就搞定。一些学生和家长之所以举棋不定,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儿是一大关键。
要想找到自己的“真兴趣”,有时并非一桩容易的事情。对于很多接触社会少、平时又没怎么接受职业规划教育的高中生,兴趣容易受短视频或者同学影响,很可能是“伪兴趣”。要想验证兴趣的真伪,当然需要从平时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入手。
在设计游学活动时,除了参观校园,更要安排听科普讲座、参与科研实验、与高校师生交流等内容。唯有让学生在听、看、做的沉浸式体验中触摸大学精神的内核,才能真正实现从“参观校园”到“认知专业”再到“发现自我”的价值跃升,找到自己的“真爱”。
令人遗憾的是,缺乏对专业内涵的鲜活呈现解构,恰恰是当前游学活动的突出短板。不少家长认为带孩子看一眼计算机实验室就算接触“热门专业”,却不知人工智能专业的核心课程与编程培训有着本质区别。同样,“自动化”专业不仅是写代码,更是机械、电子、算法等的交叉融合。如果条件允许,中学应联合高校设计“专业体验包”,比如为理工科学生设置简易科研课题,让抽象的专业名称转化为可感知的实践场景。
高校研学的终极价值,在于通过师生互动激活成长内驱力。有个朋友带学生拜访某名校时,一位研究机器人的博士生分享了他在实验室连续调试几个月的经历,这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科研精神,就比任何励志演讲都更具感染力。反观某些研学团安排的“学霸经验分享会”,往往沦为标准化的“高分技巧”灌输,失去了大学精神最本真的传递。
从教育本质看,高校参观应是生涯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一定非要清北等名校不可,选择与孩子兴趣、能力相匹配的大学,或许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专业兴趣。高校研学游成为生涯规划的“校准仪”,让孩子们找到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人生坐标,比单纯的“打卡清北”更有价值、更具深意。
胡欣红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04日 05版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
- 郑宝怡:薪火相传处,青春正沸腾|“我们的全运故事”全民征文大赛
- 多部电影扎堆暑期档 影院迎来观影热潮
- “青春校园行 筑梦向未来”研学活动走进江苏科技大学
- 山西33支高校团队入选全国推普活动名单
- 循声向阳志愿行 桑植支教暖童心
- 童心向党聚力量 艺彩飞扬润社区
- 临沂潘飞,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
- 暑期文旅好戏连台 多地精彩活动点亮夏日生活
- “每周只有一次机会获得饮用水” 加沙民众深陷用水危机
- 以火热开局,“赣超”能走多远?
- 喜报 |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护理团队在山西省康复护理科普竞赛中取得佳绩
- 先锋引领展风采,党员担当谱新篇——记2025年方大集团优秀共产党员孙万强
- 闯关东广场 花海景观吸睛
- 安图县顺山社区开展“童心向党 致敬火焰蓝”志愿服务活动
- 破解暑期双难题!济南高新区启动2025年“伙伴+”学生成长共同体
- 高校研学游不应只是“打卡”
- 呼和浩特:构建“全链条”家庭教育指导体系 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注入新动能
- 查分在即!四川8所“双一流”高校招生信息来了
- 多家驻烟高校官宣宿舍加装空调
- 师道匠心育桃李 星火传薪润杏坛!“教育家精神”2025年巡回宣讲走进毕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