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如何才能 打破焦虑魔咒
孔德淇
“20岁,再不医美就老了。”“30岁,年入百万是基操。”“35岁,只能去当离职博主。”……社交媒体上,他人的生活似乎永远光鲜亮丽,而自己的生活却仿佛处处是坑。从育儿、读书到求职,从年龄到外貌,焦虑正悄然侵蚀着青年们的人生。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B站发布的短片《消失的青年》,呼吁年轻人摆脱焦虑,勇敢做自己。
社交媒体的兴起,本应是拓宽视野、增进交流的窗口,如今却在某种程度上沦为焦虑的放大器。短视频平台上,有人展示着20岁就开上豪车、住上豪宅的生活,有人分享30岁创业成功、资产过亿的故事。镜头之外,无数青年在城市的角落为了房租水电精打细算,在拥挤不堪的地铁里疲于奔命。这种虚实之间的巨大落差,让“比较”成为了青年生活的常态,焦虑便如潮水般漫过理智,让他们忘记生活本就多彩,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成长节奏。
比虚假对比更致命的,是信息洪流中的认知陷阱。“7天编程月入过万”“30天逆袭大V”的“成功学”广告铺天盖地,直击青年对快速成功的渴望。无数人付费追逐捷径,最终却竹篮打水。在这种持续洗脑下,“唯快不破”成了人生信条。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挤进互联网行业,连续3个月每天工作15小时,最后累垮身体、事业无成。这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社会焦虑的缩影。这种片面追求速度与结果的心态,让青年们陷入“越努力越焦虑”的怪圈,彻底迷失对生活的掌控权。
当焦虑成为时代的底色,“青年的消失”便不再是危言耸听。曾经,年轻代表着活力、希望与无限可能,人们总是羡慕年轻人的朝气与冲劲。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庆幸自己早出生几年,这种心态的转变背后,是青年对未来的迷茫与恐惧。他们害怕犯错,因为犯错可能意味着被贴上“失败者”的标签;他们恐惧失败,因为失败可能让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于是,在本该敢闯敢拼、勇敢探索的年纪,他们选择了退缩,选择了随波逐流。当青年失去了创新与探索的勇气,社会便失去了最鲜活的创造力,时代的发展也将受到阻碍。
但焦虑并非无解,打破这一闭环,需要青年自身与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对于青年而言,“慢、爱、行”是找回自我的关键。慢下来,别被时代的快节奏所裹挟,给自己沉淀时间;去热爱,找到能点燃生命的火种,真正的价值与满足感,永远藏在爱好的事物里;去行动,拒绝空想与内耗,用实际行动开启探索和尝试。人生的意义,不在别人定义的“成功模版”中,而在忠于本心的坚持与炽热里。
与此同时,家庭请放下“必须成功”的执念,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包容的成长环境;学校请打破“唯分数论”的桎梏,为他们点亮探索的明灯;社会请拆除“年龄歧视”“外貌焦虑”的高墙,鼓励勇敢追梦,允许犯错跌倒,让每一份热爱都能野蛮生长。
人生从来没有标准答案,也不存在统一的成长时区。每个青年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权利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别让焦虑偷走你的青春,别在他人的剧本里迷失方向。当青年们学会与焦虑和解,那个“消失”的自己终将“满血”归来。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文章:
- 年轻人如何才能 打破焦虑魔咒
- 近18年!数百次注射毒液、故意让毒蛇咬自己!美国男子血液产生蛇毒抗体
- 不要模仿!往体内注射毒液近18年,美国男子血液产生蛇毒抗体,此前已截掉部分手指
- 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2025澳门大学生江苏实习实践计划启动报名
- “人可以没有视力,但不能没有眼光”,南中医叶泓霆获全国表彰!
- 首都航空飞行员杨紫龙荣获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
- 青春之我 时代强音——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获得者速写
- 青岛城阳巴士劳模张晓峰:十米车厢里的最美摆渡人
- 从经济“一季报”看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
- 在海拔2200米处读西宁——记南京市对口帮扶西宁市工作组组长刘博
- 【善美桥西】西里街道:温暖福利院 共谱欢乐乐章
- 你见过高墙内的庭审吗?用一场故意伤害案,给服刑人员上一堂公开课
- 踩破压力球竟能提升社区温度?这场活动藏着基层治理的“心”算法
- 北疆文化 遇鉴赛罕 | 多彩实践助成长 奏响北疆新乐章
- 谢震业:将努力冲击男子百米世锦赛达标线
- 全球首部AI电影登陆院线:70分钟的长片,AI怎么做?
- 容桂高黎社区开展特色“世界读书日”活动
- 大埔县举行“书香润佳节 阅读传情怀”系列读书活动
- 肖峰艺术馆杭州西湖正式开馆
- 世界读书日:即使生而平凡,也要心怀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