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双手“种”希望
春日暖阳,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龙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内,一派繁忙的景象。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正忙碌着,有的拿着铁锹认真翻整土地,有的蹲在地头清除杂草,有的拿着平板实时监测温棚内的空气湿度、土壤酸碱度、土壤水分等环境情况……
近年来,龙园小学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在校园周边马跑泉镇团庄村的农田里开辟了这片“快乐农场”,打造浸润成长的生动课堂。每天下午,学校安排一个班级开展劳动实践课,学生们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
“通过参与劳动实践,让我了解了种植蔬菜的基本要求,比如空气、温度、水分、光照以及不同植物对环境和土壤的需求,懂得了团队协作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收获了更多快乐。”五年级(10)班学生谢思桐开心地说。她还是学校“智慧农场”的讲解员,负责给其他学生“科普”相关知识。
该校负责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的教师文建军介绍,学校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分为“开心田园”、农耕文化体验馆、温室大棚三部分,可容纳300名学生同时参与劳动实践。“开心田园”占地600平米,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黄豆等粮食作物和太阳花、凤仙花等鲜花;农耕文化体验馆占地80平米,目前开展了农产品创意美术作品展览和小小石磨作坊两个项目;温室大棚占地500平米,主要种植黄瓜、辣椒等蔬菜。
“我们对温室大棚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建成智慧农场,大棚的环境监测、灌溉浇水、视频监控实现网络控制,在手机上就可以远程管理了。”文建军自豪地说,引入智慧农业设备,让学生超前感受新时代农业发展的脉络。
不仅如此,学校还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比如,在种植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并撰写观察日记,测量植株高度并制作统计图表;美术课上,教师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学生笔下的劳动场景更富感染力……
“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体验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懂得了尊重劳动。同时,也促使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自身素养。”龙园小学党总支书记董君说,学校还将拓展更多劳动项目,让劳动教育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必修课”,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多位协同、一体化育人格局,培植学生浓厚的爱家乡和爱国情怀。(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尹晓军 通讯员 杨争荣)

龙园小学美术教师将课堂“搬”进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指导学生画最美的春天。尹晓军摄

农耕文化体验馆内,两位学生合作磨黄豆。尹晓军摄

制作水果拼盘是学生们最喜欢的项目之一。尹晓军摄

学生们蹲在地头清除杂草。尹晓军摄

学生们拿着铁锹认真翻整土地,这里将种植新的作物。尹晓军摄
作者:尹晓军 杨争荣
相关文章:
- “太阳花”绽放 点亮教育新光
- 开发区高级中学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
- 板书
- 提灯引路,赋能前行——区教研室初中英语教研员孙英英老师莼湖中学调研纪实
- 清风扬正气 书香润心灵
- 铜仁市2025年基础教育重点工作暨“护苗行动”推进会召开
- 把阅读“种”进生活,跳蚤书市点亮春日校园
- 盐田交警大队交通安全宣传进校园
- 北京理工大学通报:宫某涉嫌师德失范行为基本属实
- 翻开绘本看天宫,点燃少年航天梦!《天宫建成了》新书发布暨航天科普进校园活动在京举行
- 书香满载的校园是什么样子的?济南高新区科创路学校里有答案
- 小小双手“种”希望
- 聚焦核心经验,助力教师成长
- 辽宁省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晚会在沈阳理工大学举办
- 【烟台日报】培育智能制造国际化工匠 烟台首家德国AHK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在龙口市高级技工学校举行
- 未成年驾驶电动车发生事故致他人死亡,父母被判承担巨额赔偿
- 清水塘三小:打破两项区级纪录,团体总分第一!
- “汇聚名师智慧 共筑教育新高地”娄底名师大讲堂开讲
- 为了300余名师生的安全,北京北站破例打开东门
- 湘中幼专召开创业就业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