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数字平台、无人机……来看农耕里的“科技范”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春耕正当时,在山东淄博桓台县,当地通过使用智能科技设备,打破传统玉米种植模式,实现精准“插秧”式移栽育苗技术,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注入新动能。
在桓台县马桥镇一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农田里,一台无人驾驶的拖拉机正在田间作业,随着机械臂精准落位,一株株嫩绿的玉米苗整齐栽入土壤。同时,伴着机器驶过,施肥、浇水、覆地膜、铺滴灌带等也一气呵成。

桓台县启润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孙城:我们现在合作社所有的农机都配上了北斗导航,在田间作业的时候可以更精准,减少作业强度和人员的成本,实现行距、株距精准化,减少了种、苗的使用量,意味着降低了成本。

今年,当地积极探索创新农业种植新模式,尝试推广种植一年两季鲜食玉米,通过“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缩短玉米生长天数。

桓台县启润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孙城:这种鲜食玉米从出苗到可以收获是在75天左右,现在我们移栽上秧苗之后,第一茬6月20日左右就可以收了。收完第一茬,我们会提前把第二茬的苗育上,这样到8月中旬左右第二茬就可以收获。收完了之后,我们可以种萝卜、白菜之类的作物,实现一年三收。
春灌正当时 数智赋能助春耕
目前湖北多地已经进入了春灌关键期,各地巧用数字平台、出动无人机等,全力保障农田灌溉用水。
这两天,负责为武汉、咸宁等地近50万亩农田供水的王英灌区,正式启动春灌。

王英灌区有个像“智慧大脑”的数字孪生平台,它收集各类数据,把真实的灌区情况在电脑里模拟出来,让工作人员能清楚掌握灌区实时状态。依托这个平台,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就能“一键开启”灌区内所有闸口。

在湖北其他地方,春灌同样融入了科技、智慧等管理模式。在宜城市郑集镇的千亩连片麦田,无人机在空中盘旋,仔细巡查灌溉线路,排查隐患,确保灌溉系统稳定运行。在枣阳市、荆门市沙洋县,当地组织力量,一方面积极疏通渠道,清理淤积,另一方面通过引水提水工程,跨区域调配水资源,全力保障农业春耕用水。
相关文章:
- 兰州首家“少年警校”开课,首批“小警员”沉浸式学安防
- “中国正帮我们走出贫困”
-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公布!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 金川区2025年就业服务月落幕,精准施策助高校毕业生扎根镍都
- 分众传媒2025年半年报:业绩平稳增长 “碰一下”激活新红利
- 魏琪嘉: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 顶尖飞手 空中对决
- 局地有大雨或暴雨!河南发布高温高湿健康风险提示
- 鹤壁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开赛
- 大同市举行电动自行车、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三个专项整治”新闻发布会
- 竞逐蓝天!佛山市2025年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举行
- 京黔专家持续联合会诊,肝病患者家门口享名医服务
- 驻华外交官聚焦陕西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 共话“空中丝路”新机遇
- 安徽省濉溪县“黑臭水体流入农灌区”情况基本属实 相关负责人已停职
- 切实解决下级法院 司法审判痛点问题
-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三厂:设备“健康管理”破上产瓶颈
- 谷城县供电公司筑阳供电所成功实施“不停电换表”作业
- 金融活水贵在“精准滴灌”
- 以“小院落”撬动乡村大振兴
- 河南发布高温天气灾害防范应对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