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团队发现外周神经系统存在新型“免疫哨兵”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该院研究员李汉杰团队在人体外周神经系统内发现了小胶质细胞,刷新了过去科学界认为这种“免疫哨兵”只存在于大脑和脊髓的观点,为进一步研究外周神经系统发育及相关疾病提供了全新视角和潜在靶点。研究成果当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细胞》。
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分为由大脑、脊髓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以及遍布全身的外周神经系统。作为一种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科学界长期以来认为小胶质细胞只存在于大脑和脊髓中,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免疫过程,同时也与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综合征等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2023年9月,李汉杰团队成功绘制了覆盖组织范围广、时间跨度长、采样密度高的人体免疫系统发育图谱。根据这个图谱,李汉杰团队发现人体发育早期的皮肤、心脏和睾丸等多个组织中,存在一些与小胶质细胞具有类似特征的细胞。
因此,科研人员猜想,小胶质细胞可能并非中枢神经系统独有,它们可能也存在于外周神经系统。随后,科研人员广泛收集生物样本,搭建研究体系,在人体临床样本、食蟹猴样本、猪样本的外周神经节中,观察到了一类与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具有同样形态和基因表达特征的细胞类群,通过表观组学、细胞谱系分析以及功能实验等研究手段,证实了外周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的存在。
科研人员进一步对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24种脊椎动物的外周神经节进行分析,发现外周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起源古老,至少在约4.3亿年前这类细胞就已出现在硬骨鱼类生物的演化进程中。
李汉杰表示,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慢性疼痛、神经损伤、带状疱疹等外周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潜在的靶点。
(新华网)
相关文章:
- 你喝过“龙屎咖啡”吗?“古生物餐厅”走进校园
- 绝经15年后阴道流血,七旬阿婆绝处逢生
- 最新进展!沈海高速改扩建工程ZT9段桥右幅梁下部构造全面施工完成
- 山西33支高校团队入选全国推普活动名单
- 中科院团队研发新型闪烁屏 为替代传统快中子闪烁屏提供基础
- 最新研发!肇庆这些菠萝酒你喝过没?
- 陕中二附院白宝宝主任团队为复杂冠心病患者一次性打通“生命线”
- 纳米“双光子工厂”问世 中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制新型量子纠缠光源
- 喜报 |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护理团队在山西省康复护理科普竞赛中取得佳绩
- 鑫海移民新西兰移民领航者| 17天成功获批新西兰绿名单
- 永州市中心医院3篇护理论文入围中华护理学会学术论文汇编
-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佑工程”团队赴汇川区开展先心病公益筛查
- 从瘫痪失语到畅玩游戏!8岁男童在同济医院质子治疗获新生
- “家教润心 护航青春”|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期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能力公益培训报名开始啦!
- 79天,遂宁酿出一杯美酒
- 邱月淇,全球唯一获奖者!
- 雄安新区第三届科技·人才·创新周启动
- 穆雷:这是一场团队的胜利 我们正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 产业转移看四川丨英发控股总裁张敏:宜宾BC电池项目预计本月底下线产品
- 大反转!突然被曝是摆拍!本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