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白洋淀发现中国新记录种 五月四节蜉
4月14日,记者从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了解到,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在开展白洋淀及主要入淀河流水生态监测工作中,发现了一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五月四节蜉Baetis majus,经过形态学专家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精确比对,证实了这一中国新记录种的存在。

五月四节蜉Baetis majus,属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蜉蝣目四节蜉科,是典型的清洁指示物种。这一由俄罗斯学者与中国著名蜉蝣分类学家童晓立教授于2021年首次共同描述并报道的物种,其模式产地为俄罗斯远东地区。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于2024年4月首次采集到了这一珍稀物种的稚虫,经过形态学专家初步鉴定,并进一步利用分子生物学(DNA barcoding)技术的精确比对,确认采集到的稚虫与五月四节蜉模式产地的DNA条形码序列相似度高达99%,从而证实了这一中国新记录物种的存在。这个新发现,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白洋淀生物多样性的认知,这种敏感型水生昆虫的出现,也揭示着白洋淀水生态系统持续向好。

相关背景资料 ——
中国新记录种 —— 五月四节蜉Baetis majus
中文名:五月四节蜉
学名:Baetis majus
分类地位: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蜉蝣目—四节蜉科—四节蜉属
主要特征:稚虫体长4.7至5.3毫米;尾须3根,长2.5至3.2毫米,具有长而密的毛;全身呈棕色,有浅色斑点;身体呈流线型;鳃6对,位于第Ⅱ至Ⅶ腹节;头、腿、胫、跗节背覆多数小的钝圆形铲齿及细毛;动齿节第一三颗齿与右上颚门齿大小较等大;唇须第三节宽,顶端截形,为第二节的1.3倍;唇须第二节顶端内侧有圆形突;第Ⅵ背板后缘有大小不一的四边形齿,排列整齐;副肛无缺刻铲齿,细毛排列杂乱,有3至5个圆形铲齿,散位于中部。
采集地点:鸪丁淀。
分布与生活习性: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及白洋淀。稚虫在静水区域和流水区域等水体均有分布。
生长繁殖:生活史分为四个阶段,即卵-稚虫-亚成虫-成虫,稚虫期一般维持数月,亚成虫期一般为一天,蜕变为成虫后,成群婚飞,雌虫在水面产卵,卵沉入水中并附着在沉积物表面,雄虫完成交配后死亡,雌虫产卵后死亡。
环境指示与用途:清洁指示种。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河北总站)
相关文章:
- 巍特环境凭技术优势和政策东风,解锁万亿地下管网市场
- 首次落地中国!2025年ACI机场体验全球大会在广州开幕
- “今年欧洲人更想买中国车,太反感美国”
- “中国正帮我们走出贫困”
- “展现出推进国际合作的远见卓识”(大道之行)
- 斥资18亿美元重磅落子 海尔打通“车家生态”任督二脉
- 全国劳模考然赴京观礼九三阅兵
- 凝聚各方共识 激发合作动能 擘画发展蓝图——聚焦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 白俄罗斯外长雷任科夫:中国在上合组织中发挥着关键且建设性作用
- 中国资产,超配!
- 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圆满闭幕 意向签约金额超千亿元
-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上合组织生态环保合作为全球南南环境合作提供了良好范式
- 分众传媒2025年半年报:业绩平稳增长 “碰一下”激活新红利
- 早安中国:愿您有所爱,亦被爱
- 焦点访谈丨穿越烽火的不屈抗争!拉开全民族奋起抗战的悲壮一页
- 5124亿美元!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
- 国航通报伦敦飞北京航班备降俄罗斯:飞行时出现机械故障
- 全球化征途步履不停,雅迪电动车领先实力赢外媒点赞
- 特朗普“立场重大转变”
- 《中国考古报道》带你重温金字塔之巅的辉煌篇章丨一场跨越395天的文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