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冻民族资产”骗局重现 这个7人团伙半年诈骗200余万元
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冒充中央国家机关等方式,编造虚假“国家项目”,并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利用网络通信工具实施诈骗。日前,唐河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以“民族资产解冻”为由的团伙诈骗案。
2023年4月份,被告人宋某等3人商议,利用其此前在深圳经营古董生意期间结识的“老票”(指持有历史遗留票据凭证的群体)人员信息,以协助解冻民族资产的名义实施诈骗。随后宋某又先后召集被告人张某等4人加入该组织。期间,7名被告人在宋某名下的房屋内,从其提供的“老票”人员中选取目标并拨打电话,以协助解冻民族资产为由,向被害人索要钱款、手机卡、银行卡等物品,取得信任后,再由其他人员冒充国家工作人员,以缴纳手续费、大额资金转移费、税费等为由索要钱款。诈骗所得的资金,由宋某等人通过POS机或ATM机取款等方式套现,宋某与参与诈骗人员平分。经查,在半年时间内,宋某等人共计诈骗225.68万元。
唐河县人民法院审理认为,7名被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其中宋某系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撤销缓刑,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4万元。其余6名被告人分别判处三年三个月至十二年三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7名被告人的违法所得均依法予以追缴,按比例发还已报案被害人。
据承办法官介绍,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早期是谎称在境外有民族资产需要解冻,交纳一定启动费便可获得巨额报酬,以此为由,诱骗大批群众投入资金。如今,该类诈骗犯罪作为一种借助互联网传播,集返利、传销、诈骗为一体的新型、混合型犯罪,不法分子打着“国家某部门”的名义,虚构事实,诱骗被害人缴纳启动资金、会费或投资入股等实施诈骗。广大人民群众要提高对此类骗术的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切莫存在侥幸心理试图“以小搏大”,掉入犯罪分子精心设计的陷阱。
全媒体记者 王朝荣 通讯员 姜燕
编辑:辛灵飒 初审:王冰 终审:王笑荷
相关文章:
- “解冻民族资产”骗局重现 这个7人团伙半年诈骗200余万元
- 湖北全面推行!生育津贴直接打工资卡!
- 炜冈科技副总经理何松林去世,享年62岁
- 小蘑菇,大产业!
- 专科可报!多岗不限专业→
- 景顺长城旗下景顺长城 MSCI 中国 A 股国际通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 5000 万元
- 最低2.1% 北京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
- 13岁越南裔少年获百所大学录取,总奖学金三百万美元想学计算机
- 成都公开征求意见 公积金贷款购买保障性住房或将可贷150万
- E视野丨由“一枝独秀”到“连片花开”——沂水县诸葛镇“片区建设”概述
- 碳票交易与技改双轮驱动!贵州“零碳工厂”产值超46亿
- 捷途全新山海 L9泉州车展亮相,开启家庭出行新潮流
- 5月2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9130万人次
- “死磕”挂面20余年 他用挂面“挂”住幸福
- “悦购佛山”系列促消费活动在禅城启动,外贸优品内销平台助力双循环
- 我省评选表彰500名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 5000万元消费券!上午10点开抢
- 天然气销售吉林公司顺利完成2025年上半年QHSE体系审核第一阶段工作任务
- 商城县鲇鱼山街道:未震先防,街道上演地震应急“实景练兵”
- 与竞争者差距越来越大,丢了利润的康众医疗押注高端与海外丨看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