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冻民族资产”骗局重现 这个7人团伙半年诈骗200余万元
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冒充中央国家机关等方式,编造虚假“国家项目”,并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利用网络通信工具实施诈骗。日前,唐河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以“民族资产解冻”为由的团伙诈骗案。
2023年4月份,被告人宋某等3人商议,利用其此前在深圳经营古董生意期间结识的“老票”(指持有历史遗留票据凭证的群体)人员信息,以协助解冻民族资产的名义实施诈骗。随后宋某又先后召集被告人张某等4人加入该组织。期间,7名被告人在宋某名下的房屋内,从其提供的“老票”人员中选取目标并拨打电话,以协助解冻民族资产为由,向被害人索要钱款、手机卡、银行卡等物品,取得信任后,再由其他人员冒充国家工作人员,以缴纳手续费、大额资金转移费、税费等为由索要钱款。诈骗所得的资金,由宋某等人通过POS机或ATM机取款等方式套现,宋某与参与诈骗人员平分。经查,在半年时间内,宋某等人共计诈骗225.68万元。
唐河县人民法院审理认为,7名被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其中宋某系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撤销缓刑,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4万元。其余6名被告人分别判处三年三个月至十二年三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7名被告人的违法所得均依法予以追缴,按比例发还已报案被害人。
据承办法官介绍,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早期是谎称在境外有民族资产需要解冻,交纳一定启动费便可获得巨额报酬,以此为由,诱骗大批群众投入资金。如今,该类诈骗犯罪作为一种借助互联网传播,集返利、传销、诈骗为一体的新型、混合型犯罪,不法分子打着“国家某部门”的名义,虚构事实,诱骗被害人缴纳启动资金、会费或投资入股等实施诈骗。广大人民群众要提高对此类骗术的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切莫存在侥幸心理试图“以小搏大”,掉入犯罪分子精心设计的陷阱。
全媒体记者 王朝荣 通讯员 姜燕
编辑:辛灵飒 初审:王冰 终审:王笑荷
相关文章:
- “长安的荔枝”,能否救西安的旅游?
- 李某,被执行死刑
- 集资诈骗244亿!“山海集团”周志峰判了
- ST百灵录得5天4板
- 刘跃进(副部长级),一审被判死缓!曾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湄公河惨案”专案组组长
- "她懂事会照顾人"!女子资助"准儿媳"64万陪儿子留学,分手后翻脸索回…
- 肖美芳,请求从轻处罚
- 下周一,天津这些车辆不限行!申请方式→
- 杜玉波,受贿数额特别巨大
- 章丘区绣惠街道桃花山新村: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 莱芜区:沃野流金织锦绣,田园画卷入云端
- 如视变电站实景智慧中枢,四大核心场景赋能电力新生态
- 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价格飙升 家长要理性选择
-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4.4%
- 四川“三支一扶”计划招募3628名高校毕业生
- 环境检测机构造假85份报告被罚100万 环境检测机构领导暗示下属造假获刑
- 卷低价是饮鸩止渴!工信部、中汽协反对“价格战”,比亚迪、奇瑞等车企回应
- 太恶劣!兄弟二人,双双被淄博警方抓获!
- 庆云农商银行:金融及时雨助力夏收
- 福州高新区投资控股6.11亿受让高新区三幅宅地 均用于建设安置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