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信稳赚不赔 炒股被骗巨款
中年男子因轻信虚假炒股广告,掉入投资类诈骗陷阱,被骗326万元。7月24日,公安杏花岭分局发布警情提示,提醒广大群众谨防投资类电信网络诈骗。
7月10日,公安杏花岭分局辖区发生一起金额高达326万元的投资类诈骗案件。受害人是一名44岁的男子,他在刷短视频时,轻信弹出的虚假炒股视频广告,随后下载虚假投资平台进行投资,最终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这起案件中,诈骗分子的套路可分为4个阶段。”民警介绍了案件相关情况,并揭秘了骗子的伎俩。第一步,精准投放诱饵。受害人刷到的“炒股教学”“高收益投资”视频,内容看似专业,实则为诈骗团伙投放的广告。此类平台经常利用大数据筛选对投资感兴趣的人群,通过短视频、直播、社交群聊等渠道广泛撒网。第二步,打造专业人设。骗子诱导受害人加入“炒股交流群”,群成员除了受害人,其余多为骗子伪装。受害人入群后,所谓的“导师”“客服经理”每日分享虚假盈利截图、伪造资质证书,甚至安排“托儿”吹捧跟投,营造“稳赚不赔”的假象。第三步,小利诱惑。诈骗平台允许初期小额提现,比如这起案件中,受害人就成功提现100元,此举目的是让受害人误以为平台正规,随后以“高回报”“内幕消息”诱导加大投入。第四步,收割跑路。当受害人投入大额资金后,骗子会以“缴纳税费”“解冻账户”等理由继续索款,或直接关闭平台。这起案件中,骗子甚至要求受害人通过线下运送现金、黄金等非常规方式转账,规避银行风控,手段极其隐蔽。
民警结合多起案件分析发现,三类人群易成为诈骗目标。一是中、老年有投资需求但缺乏专业知识者。这类人群对炒股、理财等有较强兴趣,但可能缺乏正规投资渠道或专业判断力,容易被“低门槛高回报”话术蒙蔽。二是过度自信或急于翻本的投资者。部分人曾有过炒股、基金经历,或因近期市场波动亏损,急于通过“捷径”回本,轻信“导师保收益”承诺,陷入“赌徒心理”难以自拔。三是信息获取渠道单一的中高收入群体。诈骗团伙偏爱有一定积蓄的人群,这类人群主要通过短视频、社交平台获取投资信息,缺乏对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辨识能力,风险极高。(记者 刘友旺)
来源:太原晚报
相关文章:
- 轻信稳赚不赔 炒股被骗巨款
- 中晟高科扣非三年半亏3.68亿拟易主 苏州国资退场翁声锦夫妇5.59亿接盘
- 果然视频|男子抢上缆车脑袋被门夹住,摘掉头盔方才脱困,景区回应
- 36岁博士生,偷税1200多万
- 白忙活了,174克黄金没“寄”出去!
- 38万的玛莎拉蒂,戳破顶奢幻觉
- 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部署专项行动
- 金融活水贵在“精准滴灌”
- 网贷风险提示!这些事项千万注意→
- 沧州维修资金管理服务平台上线 维修资金怎么用 业主网上投票说了算
- 聚焦摆拍、编造、仿冒、低俗等突出问题,“清朗”专项行动严处一批短视频账号
- 1000万元!云南购彩者喜中一等奖
- 不是价格战,是生存战:蔚来在L90上赌了一切
- 造谣“新能源车进不了海南”,一公司被罚款
- 云南省紧急下达9500万元应急救灾资金 全力支持各地防汛救灾工作
- 内蒙古一人中744万元大奖!
- 6个“名品”3个“名景”上榜省级名单 青岛元宇宙:紧扣千行百业“刚需”
- 小米YU7正式交付,雷军向首批车主交车
- 从古梨园到新农店,“中国雪花梨之乡”如何在拼多多开启新篇章?
- 女生称大学毕业3年后摆摊被老师要求删视频,“说我影响了学校声誉”,校方:不属实,学校支持各种方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