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清单持续“瘦身”激活中国市场
来源:中新社
中新社北京4月24日电 题:负面清单持续“瘦身”激活中国市场
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
中国官方于2018年公布首张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当中列明151项事项,各类经营主体“非禁即入”。时隔数年,清单事项大幅“瘦身”,如今仅剩106项。当负面清单愈缩愈短,中国市场则越来越活。
所谓“非禁即入”,即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无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大企业、中小企业,皆可依法平等进入。此举旨在通过完善开放透明、公平稳定的规则,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让各类经营主体充分施展拳脚。
在这一管理模式下,全国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历经2019年、2020年、2022年、2025年四次修订,事项压减约三成,养老、医疗等一大批行业准入限制得以放宽,经营主体尤其民营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传媒、金融等重点领域准入得到依法规范。
其中,最新公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直接删除了一批全国性措施,主要涉及公章刻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业务等;同时,还部分放开了一批全国性措施,取消了一批地方性措施。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表示,从这些年的实践看,以“负面清单”所呈现的“非禁即入”管理方式,切实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大幅简化了准入流程,减少了行政干预,通过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有效提升了市场准入效能。
一个显著的例子是,五版清单事项持续缩减,直接惠及民营企业。
随着近年来中国不断放宽和畅通民营企业准入,在能源、铁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市场“门槛”不断降低、规则更为透明、环境更加公平。尤其是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绍台铁路开通运营,一批民间资本参股的核电项目落地开工,标志着民营企业参与重点行业和领域竞争性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
当然,伴随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业态新领域大量涌现,传统市场准入规则、监管手段和既有政策体系,也需要适应新形势。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新业态新领域往往处在快速发展期,创新主体多元、技术迭代迅速、发展路径多变,难以用行政审批的传统准入方式进行管理,同时企业又容易遇到要素保障、标准制定、市场监管、场景开放等方面的制度供给短板,难以进入市场,需要探索更具柔性和韧性的准入管理模式。
强化重点突破、完善监管模式,是探索方向之一。据了解,官方将聚焦重要领域、重点行业,充分挖掘场景开放创新需求,谋划推出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带动性的超级场景,加快形成“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创新生态”正向循环,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
同时,中国还计划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和重大生产力布局,选择重点地区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分批制定和推出新的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推动试点相对成熟的已有特别措施增点扩面、体系迭代,适时上升为全国层面制度性成果,推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进一步精简优化。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王琛伟认为,场景开放创新有望成为下一步深化市场准入改革的新亮点。这不仅停留在新技术应用示范和市场需求挖掘层面,更是通过洞见与创造未来,重构技术创新模式、生产生活与价值创造方式,同时也成为探索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规则的重要方式和战略举措。(完)
相关文章:
- 江铃上半年业绩稳步增长:同比增长8.15% 三大品类协同发力
- 京东大模型品牌全新升级为JoyAI,加速产业走向深度应用
- 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8.4% 中国人寿“333战略”深化
- 河北唐山联动京津协同发展
- 中国平安发布“享平安”客户权益体系,覆盖体教文健四大场景
- 天源迪科子公司维恩贝特已布局稳定币领域形成技术储备
- 110个岗位紧缺急需!金华最新人才需求目录发布
- 打造“精·智城管”!青岛举行智慧化城市管理创新应用场景大赛
- 燃气安全系万家 安全守护靠大家
- 外媒聚焦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及中国—中亚机制积极影响——睦邻友好之道 发展共赢之路(国际论道)
- 人社部启动第六届“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
- 如视变电站实景智慧中枢,四大核心场景赋能电力新生态
- 日美关税谈判前景“疑云密布”
- 邱月淇,全球唯一获奖者!
- “投影仪+游戏” 成都高新区两大企业强强联合,打造家庭科幻世界
- 菲林格尔: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 股票6月3日起停牌
- 全球不足万只!国家二级重点濒危保护野生动物仙八色鸫现身武宁
- 小米将首批采用下一代骁龙8系芯片 高通宣布与小米达成全新合作协议
- 蝶变、拉满、C位……划重点!解锁4月经济数据顶压增长背后政策“组合拳”密码
- 国家发改委:系统谋划7方面53项配套举措 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