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话绘 | 当“雪王红”遇上“行政绿”:城市治理切勿“乱涂色”

近日,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多家蜜雪冰城门店的招牌经历了一场“变色风波”,事件的起因是当地城管部门以“城市规划”为由,要求商户门头牌匾禁用红、蓝、黑三种颜色,蜜雪冰城标志性的红底白字招牌被迫更换为绿色、灰黑色等非禁用颜色,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之后,又在舆论哗然中悄然恢复红色。
商户招牌从来不是简单的“视觉色块”,而是商业文明的鲜活符号。蜜雪冰城的红色招牌,历经20余年深耕,早已成为消费者识别品牌的“视觉密码”。
有调查显示,85%的消费者将色彩作为购买决策的首要因素,色彩能提升品牌80%的辨识度。红色刺激食欲、蓝色传递信任、绿色象征健康,这些色彩的情感联想直接影响消费者行为。麦当劳的红黄配色、星巴克的蓝色标识、Zoo Coffee的个性化色彩策略,均通过色彩强化品牌认知与市场竞争力。
这种融入品牌基因的色彩标识,承载着企业的市场信誉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结,本质上是受法律保护的无形资产。然而三河城管仅凭一纸口头通知,便要求禁用红、蓝、黑三色,将“色浅、淡雅”的指导性原则异化为“非红即绿”的强制命令,不仅无视商业规律,更涉嫌侵犯企业合法权益。
政策执行的荒诞性,源于治理逻辑的本末倒置。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明确规定“除明确禁止内容外,均为指导性意见”,但城管部门却将“建议”当“禁令”,对常见商业色搞“一刀切”。
而且,被禁用的红、蓝、黑恰恰是商业场景中最具识别度的主色调——红色象征喜庆、蓝色代表科技、黑色彰显品质,禁用这些颜色无异于强行剥离品牌的视觉灵魂。这种脱离市场实际的“官样审美”,让街道沦为行政权力的“调色盘”,最终只会催生千店一面的“审美荒漠”,背离城市治理“以人为本”的初衷。
城市治理的最高境界,是让“市容”与“市利”共生共荣。商户招牌既是城市形象的“面子”,更是商业活力的“里子”。基层部门在规范市容时,理应守住法治边界:政策出台前需科学论证、广泛听取民意,执行时需明确依据、避免“运动式治理”,更不能用口头通知替代法定程序。当“雪王红”在夜色中重新亮起,照亮的不仅是门店的招牌,更是对城市治理的深刻反思——比统一颜色更重要的,是让治理思维回归理性:尊重市场规律,敬畏商业创意,守护法治精神。唯有如此,城市才能容得下万千色彩,而不是让权力的“单一色调”淹没街头的生机与活力。
(漫画 张叶 评论 景洁 王亚楠 策划 殷小平)
校对 胡妍璐
相关文章:
- 5000万元消费券!上午10点开抢
- 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 青海省商务厅 青海省发改委最新通知
- 【快评2】为什么又是沈阳?因为这里历史厚重文脉悠长
- “宣教+联动”!为西柳企业“出海”筑牢知识产权“防护网”
- 中消协发布“五一”消费提示,消费者发现设置最低消费可投诉举报
- 普法时刻 | 警惕“减肥”陷阱,拒绝“三无”产品
- 又有新补贴!你领了吗
- 又有新补贴!你领了吗?
- @广大人才,济南市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微词典发布
- 赣州这家房企从毛坯卷到精妆,价格居然“更划算”?
- “商场同款”有何玄机
- 河南开封龙亭区:聚焦涉税需求 提供精准服务
- 健康证办理服务“前移”户部巷 500商户家门口享“一站式”便利
- 现制酸奶饮品受追捧,记者探访:有商家一天制售超千杯,市民称配方健康但价格贵
- 泰国对“代理人”放大招!全泰近5万家企业机构面临调查!
- 美团歪马送酒进入东北市场,首批门店落地辽宁沈阳
- 全国第三!临沂,火了!
- 浸润城市肌理 点亮文明之光 太原:一座有书香的城市
- 盘活!天津一大批新地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