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现神秘生物!中国从未记录!会咬人吗?官方回应!
本文转自【新闻坊】;
上海发现神秘生物
此前国内从未记录
什么情况?
据了解
上海在2023年启动了
首次全面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
近期崇明区多个地方传出喜讯
调查发现的类奇异布纹藻
为中国新记录种
直脉矮突摇蚊和小型棒脉摇蚊
为上海新记录种
水生生物
是指生活在各类水体中的生物的总称,包括微生物、藻类、水生维管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等,它们在特定环境下相互依存和协调,在水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去年,在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指导下,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崇明区生态环境局组织上海海洋大学等调查团队对崇明岛河湖水生生物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在东风西沙水库、明珠湖、北湖、南横引河、北横引河、团旺河等处设立了46个调查点位。
“这其中既有‘大江大河’,也有镇村级河道,还包括江苏辖区的部分河道,确保充分反映崇明岛生态水域的特点。”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副教授张瑞雷介绍道。
在七滧港新陈海公路桥
和北横引河利民桥周边
调查人员采集了河流底泥
回实验室“开盲盒”后有惊喜
里面有两种
此前上海没有记录过的底栖动物
直脉矮突摇蚊
小型棒脉摇蚊

直脉矮突摇蚊
张瑞雷表示,虽然名字里有“蚊”,但摇蚊对人畜并无多大危害,它们的成虫口针已经退化,不“咬”人,大多数摇蚊幼虫生活在底泥中,取食沉积物中的有机物碎屑、藻类、细菌、水生动植物残体等。
作为食物链上的中间环节,摇蚊联系起初级生产和高营养级生物,它们还能通过摄食,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转化,从而改善底泥界面微生境。
在我国许多地方,摇蚊并不让人感到陌生,部分种类的摇蚊幼虫因体液中含有血红素,身体呈血红色,被称为“红虫”,是多种经济水生动物的优良天然饵料。

小型棒脉摇蚊
在南横引河沈港路桥附近
还有更多惊喜
⬇️⬇️⬇️
调查团队利用浮游生物网
采集到了类奇异布纹藻
这种藻类
此前在中国未曾有记录
这是一种附着或底栖性硅藻,其结构非常独特,藻体略呈“S”形,壳面中部宽,两端变窄,末端膨大略呈刀状,表面横纵纹交错成网格状,长度可达218微米,主要栖息于河口微咸水生境,对环境变化高度敏感。
“发现难度很大,一小滴水,体积再小,也是一片居住着许多生物的‘丛林’,而且我们事先很难预判里面有哪些‘居民’。”张瑞雷表示,迷你尺寸的类奇异布纹藻还“披着迷彩服”——很多物质覆盖在它上面,难以呈现出清晰的特征,科研人员在鉴定过程中必须用强酸处理,剔除干扰项,然后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几千甚至上万倍,才能看清它的样貌,从而准确鉴定,这是一项枯燥却很有意义的事情。

类奇异布纹藻
“多项新纪录的发现,对于理解崇明岛水域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副所长吴建强坦言,过去上海与水生生物相关的课题研究主要集中在淀山湖、黄浦江等大型水体,各区小型水体内开展的调查十分有限,借助全市首次全面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让更多自然界的“遗珠”得以被发现。
“关于这些新记录物种在崇明出现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很有可能还有其他未被调查到的物种已在崇明定居,等着我们去探寻。”吴建强表示。
来源:新闻坊综合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崇明区生态环境局、上观新闻、澎湃新闻等
相关文章:
- 上海电气与援藏工作组共谋高原智慧能源新篇章
- 今天上海气温15℃-23℃,阴到多云,局部有短时小雨
- 拆解钢铁行业数据资源入表|利润承压,数字化能否成为“解药”?
- 钟璟已任上海市黄浦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 传奇跑鞋家族在沪首发新品,以赛为媒激发体育消费活力
- 沐曦集成电路取得一种支持暂停操作的数据处理系统专利
- 呼和浩特经开区与天津合生生物签署合作协议
- 早期上海电影的感官革命
- 预告|探秘优质活动假牙 告别“老掉牙”烦恼
- 贵州发现一处“宝藏洞穴” 业内人士呼吁非专业人员勿轻易探洞以免造成破坏
- 一级演员黄豆豆,拟破格提拔
- 上海今天晴到多云,气温14℃-21℃,午后风力增大,注意防范
- 上海发现神秘生物!中国从未记录!会咬人吗?官方回应!
-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国际诊疗部启用
- *ST文投:申请撤销股票交易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
- 接触10秒即可感染,中疾控紧急提醒
- 惊险!11岁男孩误吞100克金条
- 好吃又好逛,在愚园路邂逅春日小确幸
- 14只北交所股票今日上涨,2只涨停
- 广东丹霞山发现昭璇梨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