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摩托车”成新宠,安全与监管不能掉队
原标题:“网约摩托车”成新宠,安全与监管不能掉队
吴睿鸫
近日,多个“网约摩托车”平台上线。有司机表示,因为刚刚上线,订单不是很多,平台会进行安全培训。平台表示,相比于资质问题,更大的难题在于安全,所以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5月1日《红星新闻》)
“网约摩托车”丰富了人们的出行选择,契合快节奏生活下大众对便捷出行的追求。在交通拥堵的大城市,摩托车凭借小巧灵活的优势,大幅压缩出行耗时。对于短途出行,“网约摩托车”的价格优势更是显著。部分地区,其起步价仅五六元,对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而言,吸引力十足。在公共交通覆盖薄弱区域,“网约摩托车”填补了出行空白,满足了居民的出行需求。
然而“网约摩托车”在快速布局的背后,也暴露出诸多隐患。首先是安全问题,摩托车行驶中若缺乏有效防护,司乘人员均面临极高的伤害风险。其次还有路线问题,驾驶员能否按照系统设定路线行驶、如何确保遵守交通规则,都是未知数。此外,营运资质不明晰,也严重制约行业发展。以往,很多中小城市大量存在“摩的”就业群体,他们大多是零散就业人员,没有固定的营运时间,也几乎不受任何行业监管,而当“网约摩托车”成为新的就业方向,这些人的驾驶资质、营运资质等都需要进一步把控。尤其是,眼下多地法规尚未明确摩托车载客的合法性,导致“网约摩托车”处于监管“灰色地带”。驾驶员资质审核、车辆保险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大大增加了监管难度。
面对这些难题,有关方面要及时探寻解决路径。职能部门应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约摩托车”的营运资质与监管细则,强化驾驶员资质审核与培训,提升其安全意识与服务能力,同时督促平台为车辆购置足额保险,切实保障乘客合法权益。平台自身也要扛起社会责任,借助技术手段,实时监控车速、行车路线,确保司机依规行驶。
“网约摩托车”为出行市场注入了新活力,给大众带来了更多出行选择。但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各方协同发力。唯有在保障安全、规范运营的基础上,“网约摩托车”才能真正成为便捷出行的得力助手,而非令人忧心的监管难题。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相关文章:
- 江铃上半年业绩稳步增长:同比增长8.15% 三大品类协同发力
- 轻信稳赚不赔 炒股被骗巨款
- 2025中国田径大众达标系列赛(嘉峪关站)报名启动
- 网贷风险提示!这些事项千万注意→
- 沧州维修资金管理服务平台上线 维修资金怎么用 业主网上投票说了算
- 西峡县石界河镇:反诈宣传“进万家”
- 党建领航聚合力 暖心服务惠民生
- 6个“名品”3个“名景”上榜省级名单 青岛元宇宙:紧扣千行百业“刚需”
- 从古梨园到新农店,“中国雪花梨之乡”如何在拼多多开启新篇章?
- 灼言·主播评丨小细节里的大温度
- 中考返程大巴刮碰半挂车致2死4伤,江西警方通报
- 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我为健康素养66条代言 第14条
- 曹操出行港股IPO拟募资逾18亿港元:去年净亏12亿元,超八成订单来自聚合平台
- 网传优衣库试衣镜自带滤镜遭质疑
- 微信最新公告:下架!
- 2026年发行:歪小子斯科特系列《Scott Pilgrim EX》游戏官宣
- 33天接待观众16.7万,“印记北京中轴线”上海巡展让篆刻艺术走向大众
- 【食业消费微观察】广西全州:农货“云”上卖 经济向“新”生
- 【网络中国节•端午】每一针都是故事,庆阳香包锁锁的中国式浪漫#厚道甘肃
- Redmi K80至尊版疯狂堆料,中端性能旗舰大战拼刺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