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摩托车”成新宠,安全与监管不能掉队
原标题:“网约摩托车”成新宠,安全与监管不能掉队
吴睿鸫
近日,多个“网约摩托车”平台上线。有司机表示,因为刚刚上线,订单不是很多,平台会进行安全培训。平台表示,相比于资质问题,更大的难题在于安全,所以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5月1日《红星新闻》)
“网约摩托车”丰富了人们的出行选择,契合快节奏生活下大众对便捷出行的追求。在交通拥堵的大城市,摩托车凭借小巧灵活的优势,大幅压缩出行耗时。对于短途出行,“网约摩托车”的价格优势更是显著。部分地区,其起步价仅五六元,对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而言,吸引力十足。在公共交通覆盖薄弱区域,“网约摩托车”填补了出行空白,满足了居民的出行需求。
然而“网约摩托车”在快速布局的背后,也暴露出诸多隐患。首先是安全问题,摩托车行驶中若缺乏有效防护,司乘人员均面临极高的伤害风险。其次还有路线问题,驾驶员能否按照系统设定路线行驶、如何确保遵守交通规则,都是未知数。此外,营运资质不明晰,也严重制约行业发展。以往,很多中小城市大量存在“摩的”就业群体,他们大多是零散就业人员,没有固定的营运时间,也几乎不受任何行业监管,而当“网约摩托车”成为新的就业方向,这些人的驾驶资质、营运资质等都需要进一步把控。尤其是,眼下多地法规尚未明确摩托车载客的合法性,导致“网约摩托车”处于监管“灰色地带”。驾驶员资质审核、车辆保险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大大增加了监管难度。
面对这些难题,有关方面要及时探寻解决路径。职能部门应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约摩托车”的营运资质与监管细则,强化驾驶员资质审核与培训,提升其安全意识与服务能力,同时督促平台为车辆购置足额保险,切实保障乘客合法权益。平台自身也要扛起社会责任,借助技术手段,实时监控车速、行车路线,确保司机依规行驶。
“网约摩托车”为出行市场注入了新活力,给大众带来了更多出行选择。但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各方协同发力。唯有在保障安全、规范运营的基础上,“网约摩托车”才能真正成为便捷出行的得力助手,而非令人忧心的监管难题。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相关文章:
- “网约摩托车”成新宠,安全与监管不能掉队
- 南都电商观察|“柴怼怼”被禁言;“大LOGO”涉虚假宣传
- 逛景点时,他听到了啥?立马要回去上班……
- 商家吐槽女子用穿了半年的内衣当新品退货:这羊毛薅得太过分了
- 微巴士上涨2.31%,报4.215美元/股,总市值9273.00万美元
- “悦购佛山”系列促消费活动在禅城启动,外贸优品内销平台助力双循环
- “果”然有趣:五一休闲去福山这些地方体验花样采摘
- 5000万元消费券!上午10点开抢
- 360压缩:轻松压缩图片的方法
- 推动算法公开 逐步取消“超时扣罚”
- 人民日报:外卖平台应保障好骑手的就业权益
- 道县:社会化服务“护航”春耕生产 机械化插秧按下农忙“快进键”
- 网约车司机怼乘客“不加价永远打不到车!”广西三江:严肃处理涉事司机,约谈平台
- 年轻人进军“打鸟”圈,新潮休闲方式正流行
- 武汉市北斗产品规模化应用供需对接暨武昌区“江城红链益企行”活动成功举办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科技创新走向落地的生动寓言
- 怎样在绿色版VM虚拟机中安装VMtools
- 25日起在美涨价!刚刚,SHEIN、Temu官宣!
- 图说|“好运山东”体育品牌乘数效应
- 诸城:“全流程靠前服务” 让宠物医院资质升级跑出 “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