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研发成功
【瞧!我们的前沿科技】
本报北京4月9日电 记者杨舒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获悉,近日,该所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目前,该系统已应用于海河、太湖等流域示范工程。
该研究项目负责人、质标所研究员程劼介绍,本次研究以作物种植高风险农药、畜禽养殖抗生素等新发面源污染物智能监测为目标,围绕“无人值守、长效稳定”的技术需求,重点在多功能材料创制、多靶标动态识别技术研发以及全自动分析装备研制等方面开展创新研究,在材料、技术和装备上均取得原创性、突破性成果,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通过技术集成,研究人员解决了流动水体中污染物种类多、含量低、干扰物多、实现动态分析难等关键难题。
系统具体实现以下三重突破:创制多功能传感材料,开发出具有分子识别与信号增强功能的纳米复合材料,可同时捕获多类污染物,材料稳定性较传统吸附剂提升5倍以上;研发多靶标动态识别技术,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实现3类9种农药和3类10种抗生素的同步检测,检测灵敏度达ng/mL级,响应时间缩短至1分钟以内;集成全自动分析装备,采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智能监测系统,集成自动采样、预处理、分析等模块,实现连续180天无人值守运行,运维成本降低70%。程劼表示,系统可在河流、沟渠、养殖塘等复杂水文环境中稳定运行,耐受-20℃至50℃极端温度,防腐蚀设计使其适用于高盐度水域。通过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平台,结合GIS技术生成污染热力图,该系统的预警准确率达90%以上。
目前,该系统已应用于太湖、海河等流域新发污染物预警监测,大幅减少了人力成本,显著提高了监测效率,实现从会监测到“慧”监测,为我国面源污染物智能监测提供了全新思路。
相关文章:
- 3年部署千台,半导体显示产业首次迎来具身智能机器人
- 告别武汉停车难!捷顺科技携手武汉城停、武汉深捷打造"全市一个停车场"
- 打破多项技术瓶颈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获批“重庆市技术创新中心”
- 2025外滩大会探营:做菜、救援、演奏……机器人组团干活
- 协同发展谱新篇丨畅想未来 智能人形机器人亮相廊坊
- 遥望科技:拟终止“YOWANT数字营销云平台建设项目”和“创新技术研究院建设项目”
- 人工智能成热点 落地应用见成果
- 【以城之名 致敬工匠】张腾蛟:精工铸重器 匠心耀沈城
- 青海调整2025年家居消费品换新活动规则
- 美国F-16战斗机将配备增强现实系统,通过头盔投射虚拟敌机供训练
- “航旅小U”亮相 为机场航旅提供新服务
- “海河英才”创新创业大赛海外人才赛初赛落幕 15个优秀项目成功晋级决赛
- 陕西造无人货运重卡在上海首发
- 锐评|从演技派到实用派,“机器人+”未来已来
- 北京亦庄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 全方位支持企业发展
- 松树钻蛀类害虫系统调查及防治技术培训班在大同市举办
- 京东大模型品牌全新升级为JoyAI,加速产业走向深度应用
- 以“小院落”撬动乡村大振兴
- 2025年网站建设公司盘点,这10家网站建设公司品质堪称行业标杆!
- 罗盘科技:AI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