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头版聚焦济宁:中国造纯电动内河船舶将首次出海

6月11日,《大众日报》01版刊发文章《中国造纯电动内河船舶将首次出海》,报道济宁能源集团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为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建造的182TEU纯电动力集装箱运输船,在新能船业船体联合车间正式开工。这不仅是中国制造的纯电动力内河集装箱运输船首次出海,更标志着济宁能源以“绿色智造”之姿,强势叩开国际船舶制造市场的大门。

原文如下:
“开工!”昨天上午,随着一声响亮的动员令,济宁能源集团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船体联合车间的师傅们便操控设备,开始为世界航运巨头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建造182TEU纯电动力内河集装箱运输船舶,标志着我国制造的纯电动力内河集装箱运输船舶将首次出海。
据了解,法国达飞海运集团是世界领先的集装箱全球承运公司。“此次在亚洲推进绿色内河船队建设,不仅是市场的选择,更是对中国内河新能源船舶技术实力的认可。”法国达飞新造船中国区现场经理Matthieu Courtois表示,作为中国内河新能源船舶产业的新兴力量,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在自动化、智能化和绿色化造船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期待双方深化合作,为全球航运低碳转型注入动能。
此次开工建造的订单船舶总长79.9米、型宽15米,设计(型)吃水4.1米,载重3500吨。宁德时代为其提供电池储能系统(BESS),船体搭载4个1959千瓦时的可更换集装箱式电池。
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丁明师介绍:“该船舶具有零碳排放、载货能力强、操控方便等特点,计划于2026年投入越南平阳省至盖梅港的绿色航线运营,年运输量超5万标箱,每年预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78吨。”
在国家“双碳”战略指引下,济宁能源集团依托京杭运河“黄金水道”优势和内河航运全产业链优势,抢抓内河船舶更新换代机遇,将绿色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与武汉理工大学、宁德时代等合作,建成全国首个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内河新能源船舶示范基地,开启“气化运河”“电化运河”新赛道。目前,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已具备2000-5000吨级内河新能源船舶批量化建造能力,累计签约船舶订单168艘。
济宁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广宇表示,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加速构建“研发-制造-运营”一体化新能源船舶生态圈,持续引领内河航运绿色升级,早日成为全球内河船舶装备全流程服务商。
相关文章:
- 巍特环境凭技术优势和政策东风,解锁万亿地下管网市场
- 首次落地中国!2025年ACI机场体验全球大会在广州开幕
- “今年欧洲人更想买中国车,太反感美国”
- “中国正帮我们走出贫困”
- “展现出推进国际合作的远见卓识”(大道之行)
- 人工智能成热点 落地应用见成果
- 工行驻马店分行 绿色金融久久为功 风电贷款再助发展
- 斥资18亿美元重磅落子 海尔打通“车家生态”任督二脉
- (抗战胜利80周年)“内蒙古制造”先后8次参加阅兵
- 全国劳模考然赴京观礼九三阅兵
- 凝聚各方共识 激发合作动能 擘画发展蓝图——聚焦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 白俄罗斯外长雷任科夫:中国在上合组织中发挥着关键且建设性作用
- 中国资产,超配!
- 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圆满闭幕 意向签约金额超千亿元
- 家在运河岸·三载筑新程 | 运河畔绘新景 “活水来”兴百业
-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上合组织生态环保合作为全球南南环境合作提供了良好范式
- 2025海浪电影周公布本届“海浪荣誉”评审团阵容
- 早安中国:愿您有所爱,亦被爱
- 焦点访谈丨穿越烽火的不屈抗争!拉开全民族奋起抗战的悲壮一页
- 5124亿美元!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