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最低价”可能是坑 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中消协发布直播带货消费提示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孔瑶瑶)网络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消费模式快速发展,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虚假宣传、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售后服务缺失等问题。6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直播带货消费提示。
选择正规直播平台购物。选择信誉良好、资质齐全、消费者评价较高的正规平台进行消费,核实商家的营业执照、经营资质等信息,确保其合法合规。警惕通过个人社交账号、临时链接等非正规渠道进行的交易,不要轻信和点击来源不明的购物链接。建议全程在直播平台内置购物系统完成交易,切勿脱离平台进行私下转账交易。
理性对待直播营销话术。警惕“全网最低价”“限量秒杀”“5秒下链接”等宣传,通过第三方比价工具核实历史价格,谨防虚构原价陷阱。不轻信“百分百正品”“特效保证”等绝对化承诺,要求主播出示商品检测报告、授权证书等证明文件。注意识别“刷单炒信”行为,综合查看商品详情页参数、用户真实评价等多维度信息。防范情感营销诱导,避免因支持“偶像”“家人”等情感因素冲动消费。
选购保健食品时,要通过正规渠道,并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蓝帽子”标志,核对保健食品注册号/备案号,根据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等信息科学选择,谨防虚假夸大宣传。选购跨境商品时,要清楚我国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实行正面清单管理,正面清单目录内包括酒、饮料、调味品、食用油、乳品、蜂蜜等食品。根据相关规定,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原产地有关质量、安全、卫生、环保、标识等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可能与我国标准存在差异,消费者自行承担相关风险。尤其是宣称“功能”的进口食品,其管理方式可能与我国不同,应谨慎购买。
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应注意留存完整的消费凭证。使用平台录屏功能保存商品宣传全过程,重点记录质量承诺、售后服务等关键内容;妥善保存订单详情、支付凭证、物流信息等电子证据,对重要信息进行截图备份;通过平台官方渠道与客服沟通,文字聊天的记录需完整保存,电话沟通应录音存证;签收商品时要谨慎,特别是易碎、贵重物品,要当场查验外观及基本功能,必要时需全程录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除定作、鲜活易腐等特殊商品外,网购商品均享有七日无理由退货权。若商家设置“不退不换”等霸王条款,可依法主张权益。如果发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及时通过平台维权通道发起售后申请;如果遭遇虚假宣传或消费欺诈,可通过智慧315投诉平台或热线电话向消协组织投诉,也可以向有关监管部门举报。对于金额较大、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应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交相关证据。
相关文章:
- “全网最低价”可能是坑 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中消协发布直播带货消费提示
- “网约摩托车”成新宠,安全与监管不能掉队
- 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 南都电商观察|“柴怼怼”被禁言;“大LOGO”涉虚假宣传
- “五一”假期珲春文旅消费活力迸发 东北亚国际商品城成跨境购物新地标
- 瞄准京津游客与重点旅行商,河北文旅赴京推介双渠道“引客入冀”
- 商家吐槽女子用穿了半年的内衣当新品退货:这羊毛薅得太过分了
- 微巴士上涨2.31%,报4.215美元/股,总市值9273.00万美元
- 整治AI技术滥用!中央网信办出手
- “悦购佛山”系列促消费活动在禅城启动,外贸优品内销平台助力双循环
- 跨境支付全球市场洞察报告:B2B占绝对主导地位
- 5000万元消费券!上午10点开抢
- “全民抵制”美国货!加拿大货架上掀起一场“枫叶”标签狂热
- 十连冠!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连续十年排名第一
- “商场同款”有何玄机
- 推动算法公开 逐步取消“超时扣罚”
- 人民日报:外卖平台应保障好骑手的就业权益
- @太原车主 更换手机号码 别忘线上变更联系方式
- 征集线索!赣州集中整治短视频领域乱象
- 网约车司机怼乘客“不加价永远打不到车!”广西三江:严肃处理涉事司机,约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