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朱鹮野化种群迁徙创两项纪录
记者近日从黄河口朱鹮野化研究基地了解到,“鹮归齐鲁”朱鹮野化放飞项目中一只编号162的朱鹮于3月19日进行了长时间、长距离迁徙,共飞行11小时、跨越260公里,创造中国朱鹮野化种群迁徙观测史上全天飞行、连续飞行距离的两项纪录。
3月19日清晨5时40分,162号朱鹮由位于中国东部的山东东营利津盐窝镇振翅启程,1小时后从陆地进入渤海,之后4小时持续跨海飞行抵达天津港区,再历经5次起降抵达河北沧州。科研团队通过北斗卫星追踪发现,该个体在强气流中维持30-50公里时速,成功穿越渤海海域。渤海海峡的强气流与无落脚点的飞行环境,对翼展不足1.5米的朱鹮堪称生死考验。

野化放飞的159号朱鹮在山东东营明潭公园栖息(4月2日摄)。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这一发现刷新了学界认知。”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副研究员刘冬平说,朱鹮一直被认为是短途扩散鸟类,此前能证实的连续飞行距离仅约40公里。然而,162号朱鹮却连续飞行近200公里,还展现出精准的跨海导航能力。这一突破为朱鹮东部迁徙种群的重建带来了新希望。
监测显示,此后162号朱鹮又朝东南方向突进95公里,抵河北盐山,后折返山东滨州。4月5日追踪数据显示,该朱鹮位于滨州无棣车王镇。根据每小时自动监测的大致体温、飞行高度和速度等数据判断,该朱鹮健康状况良好。

图为162号朱鹮放飞后的飞行轨迹(4月5日摄)。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王安东介绍,保护区的朱鹮从陕西和河北引进,用于开展野化放归科学研究。2024年10月放归的首批朱鹮共有6只,其中4只佩戴了卫星追踪器和环志。除162号朱鹮外,其他3只分别飞向寿光市、东营区和利津县。目前自然保护区的朱鹮已经进入繁殖期,待繁殖期结束后,将挑选三四对觅食能力和飞行能力强的朱鹮进行第二批野化放飞,为第一批朱鹮送去同伴,以期在中国东部滨海湿地形成野外种群。
据悉,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东方宝石”“鸟中大熊猫”之称。(来源:新华社)
相关文章:
- 黄东萍,混双冠军!谭宁,女双冠军!福建选手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大放异彩!
- 航行警告!
- 外资出手!
- 谢锋:中国力量增长一分 世界和平希望就增一分
- 南非政府不再承认“台北商务办公室”,外交部:赞赏
- 2025中国田径大众达标系列赛(嘉峪关站)报名启动
- 向新而行|勇攀科技高峰和产业高峰
- 中国残联:全国已竣工残疾人服务设施4614个
- 38万的玛莎拉蒂,戳破顶奢幻觉
- 千万粉丝网红旺仔小乔“演唱会不露脸”登热搜,华纳音乐回应争议
- 规矩方圆筑根基 青春逐梦建新功
- “中国天眼”再传好消息
- 第22届长春汽博会、第七届红旗嘉年华活动启幕
- 副教授论文被认定大量剽窃未上知网文章,《德国研究》发布撤稿声明
- 国家核安全局:截至6月底在运在建和核准待建核电机组共112台,位居全球第一,17万枚在用放射源安全受控
- 纳米“双光子工厂”问世 中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制新型量子纠缠光源
- 第四届华人美业经贸交流活动在沈阳启幕
- 重庆市涪陵区马武镇市场监管所开展食品添加剂专项检查
- 三问尼山,让文明灯塔照亮前行正道
- 盘锦红海滩新稻田画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