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朱鹮野化种群迁徙创两项纪录
记者近日从黄河口朱鹮野化研究基地了解到,“鹮归齐鲁”朱鹮野化放飞项目中一只编号162的朱鹮于3月19日进行了长时间、长距离迁徙,共飞行11小时、跨越260公里,创造中国朱鹮野化种群迁徙观测史上全天飞行、连续飞行距离的两项纪录。
3月19日清晨5时40分,162号朱鹮由位于中国东部的山东东营利津盐窝镇振翅启程,1小时后从陆地进入渤海,之后4小时持续跨海飞行抵达天津港区,再历经5次起降抵达河北沧州。科研团队通过北斗卫星追踪发现,该个体在强气流中维持30-50公里时速,成功穿越渤海海域。渤海海峡的强气流与无落脚点的飞行环境,对翼展不足1.5米的朱鹮堪称生死考验。

野化放飞的159号朱鹮在山东东营明潭公园栖息(4月2日摄)。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这一发现刷新了学界认知。”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副研究员刘冬平说,朱鹮一直被认为是短途扩散鸟类,此前能证实的连续飞行距离仅约40公里。然而,162号朱鹮却连续飞行近200公里,还展现出精准的跨海导航能力。这一突破为朱鹮东部迁徙种群的重建带来了新希望。
监测显示,此后162号朱鹮又朝东南方向突进95公里,抵河北盐山,后折返山东滨州。4月5日追踪数据显示,该朱鹮位于滨州无棣车王镇。根据每小时自动监测的大致体温、飞行高度和速度等数据判断,该朱鹮健康状况良好。

图为162号朱鹮放飞后的飞行轨迹(4月5日摄)。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王安东介绍,保护区的朱鹮从陕西和河北引进,用于开展野化放归科学研究。2024年10月放归的首批朱鹮共有6只,其中4只佩戴了卫星追踪器和环志。除162号朱鹮外,其他3只分别飞向寿光市、东营区和利津县。目前自然保护区的朱鹮已经进入繁殖期,待繁殖期结束后,将挑选三四对觅食能力和飞行能力强的朱鹮进行第二批野化放飞,为第一批朱鹮送去同伴,以期在中国东部滨海湿地形成野外种群。
据悉,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东方宝石”“鸟中大熊猫”之称。(来源:新华社)
相关文章:
-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电子政务分论坛举行
- 从经济“一季报”看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
- 今日数据精选:来华扫货入境游订单量大涨;深圳发钱奖励电商平台营收增长
- 豪取四连胜!辽宁铁人有望复制玉昆队冲超模式
- USB 2.0标准迎来25岁生日,至今仍广泛应用
- 水果吃出这些味道,说明你过敏了?
- 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发生3.0级地震
- 特朗普称中国须做出实质性让步,否则不会取消对华加征的关税
- 校招+社招 170+岗位 山东铁投等国企公开招聘
- 【讲习所·中国与世界】中肯要做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行者和真朋友
- 王毅会见乌兹别克斯坦外长赛义多夫
- 融信中国首季度合约销售额10.93亿 合约建筑面积9.11万平米
- 马斯克,要继续“冒险主义”
- 海外网评:中肯做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行者和真朋友
- 太空会师!“全家福”来了
- 35年来,17名中国官兵为维和事业献出生命
- 10人被禁赛3年!中国田协就苏马不文明行为作出处罚
- 中国游泳协会、跳水协会换届,新周期为国争光目标不变
- 马斯克称中国用户对FSD最苛刻;苹果Meta收巨额罚单;宇树将参加机器人运动会
- 刘国梁总结发言数度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