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朱鹮野化种群迁徙创两项纪录
记者近日从黄河口朱鹮野化研究基地了解到,“鹮归齐鲁”朱鹮野化放飞项目中一只编号162的朱鹮于3月19日进行了长时间、长距离迁徙,共飞行11小时、跨越260公里,创造中国朱鹮野化种群迁徙观测史上全天飞行、连续飞行距离的两项纪录。
3月19日清晨5时40分,162号朱鹮由位于中国东部的山东东营利津盐窝镇振翅启程,1小时后从陆地进入渤海,之后4小时持续跨海飞行抵达天津港区,再历经5次起降抵达河北沧州。科研团队通过北斗卫星追踪发现,该个体在强气流中维持30-50公里时速,成功穿越渤海海域。渤海海峡的强气流与无落脚点的飞行环境,对翼展不足1.5米的朱鹮堪称生死考验。

野化放飞的159号朱鹮在山东东营明潭公园栖息(4月2日摄)。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这一发现刷新了学界认知。”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副研究员刘冬平说,朱鹮一直被认为是短途扩散鸟类,此前能证实的连续飞行距离仅约40公里。然而,162号朱鹮却连续飞行近200公里,还展现出精准的跨海导航能力。这一突破为朱鹮东部迁徙种群的重建带来了新希望。
监测显示,此后162号朱鹮又朝东南方向突进95公里,抵河北盐山,后折返山东滨州。4月5日追踪数据显示,该朱鹮位于滨州无棣车王镇。根据每小时自动监测的大致体温、飞行高度和速度等数据判断,该朱鹮健康状况良好。

图为162号朱鹮放飞后的飞行轨迹(4月5日摄)。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王安东介绍,保护区的朱鹮从陕西和河北引进,用于开展野化放归科学研究。2024年10月放归的首批朱鹮共有6只,其中4只佩戴了卫星追踪器和环志。除162号朱鹮外,其他3只分别飞向寿光市、东营区和利津县。目前自然保护区的朱鹮已经进入繁殖期,待繁殖期结束后,将挑选三四对觅食能力和飞行能力强的朱鹮进行第二批野化放飞,为第一批朱鹮送去同伴,以期在中国东部滨海湿地形成野外种群。
据悉,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东方宝石”“鸟中大熊猫”之称。(来源:新华社)
相关文章:
- 巍特环境凭技术优势和政策东风,解锁万亿地下管网市场
- 首次落地中国!2025年ACI机场体验全球大会在广州开幕
- 2025外滩大会探营:做菜、救援、演奏……机器人组团干活
- “今年欧洲人更想买中国车,太反感美国”
- “中国正帮我们走出贫困”
- “展现出推进国际合作的远见卓识”(大道之行)
- 志愿微光汇聚向上力量 青春集结点亮城市之光
- 斥资18亿美元重磅落子 海尔打通“车家生态”任督二脉
- 全国劳模考然赴京观礼九三阅兵
- 凝聚各方共识 激发合作动能 擘画发展蓝图——聚焦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 白俄罗斯外长雷任科夫:中国在上合组织中发挥着关键且建设性作用
- 中国资产,超配!
- 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圆满闭幕 意向签约金额超千亿元
-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上合组织生态环保合作为全球南南环境合作提供了良好范式
- 分众传媒2025年半年报:业绩平稳增长 “碰一下”激活新红利
- 早安中国:愿您有所爱,亦被爱
- 焦点访谈丨穿越烽火的不屈抗争!拉开全民族奋起抗战的悲壮一页
- 5124亿美元!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
- 全球化征途步履不停,雅迪电动车领先实力赢外媒点赞
- 《中国考古报道》带你重温金字塔之巅的辉煌篇章丨一场跨越395天的文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