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库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发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4 18:01:00    

中国日报7月24日电(记者 马思)2025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的《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研究成果指出,2024年,中国GDP超千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千亿县”数量从上一年的59个增加到62个。百强县已成为经济压舱石、增长领头雁、工业主战场、创新试验田、富民先锋队,挑大梁作用明显。

赛迪顾问副总裁、赛迪方略总经理兼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余德彪介绍,百强县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以仅占全国约2%的土地面积和7%的人口规模,创造了超10%的GDP总量;百强县是县域经济增长的“领头雁”,以5%的县域数量贡献了县域26.5%的GDP;百强县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贡献县域约30%的二产增加值及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百强县是科技创新的“试验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占全部县域的40%;百强县是富民强县的“先锋队”,百强县农村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率先突破50%大关。

研究显示,2025赛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域分布不均。百强县东部地区占67席,中部地区占18席,西部地区占12席,东北地区仅占3席,东部地区优势明显。整体呈现出“强县强省”特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三省表现突出,分别占25席、15席和12席,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独占6席,并包揽前3位。

余德彪表示,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指引,应统筹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在高质量发展“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时代要求下,县域经济规模持续增长GDP由2015年的31.6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48.3万亿元;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县域二产增加值达40%,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二产和三产“双轮驱动”格局,未来县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应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驱动、以新型城镇化为重要空间支撑、以乡村振兴为必由之路,为推动国家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研究显示,千亿县经济“压舱石”“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增强。“前有标兵”超强县成绩亮眼,千亿县持续扩容,2024年千亿县数量增加到62个,其中7个县凭借经济总量大、人口基数大、财政收入高、人均收入高、产业结构优、创新能力强、区域影响力大等特点发展成为“超强县”;“后有追兵”准千亿县持续扩容,GDP超900亿元的准“千亿县”达到21个,800亿元以上县域数量超过100个,700亿元以上县域接近150个,竞争不断加剧。

研究还显示,县域区域功能发展特征明显,“因地制宜”推动特色县域高质量发展。除超强县、千亿县外,大城市周边县、陆地边境县、沿海县、工业大县、农业强县、文旅名县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条件,迅速发展;陆地边境县从“开放末梢”迈向“双循环节点”,从“政策洼地”转向“制度高地”,从“边疆稳定”走向“共同富裕”;沿海县三次产业蓬勃发展,依托海洋资源和港口设施,逐渐向高技术、高效能和高质量“三高”产业快速转型。

报告建议,县域实现高质量发展需处理好县域发展过程中的十大关系。研究从规模和结构、产业和发展、市场和改革、制度和创新、区域和空间、环境和治理等多个维度阐释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和处理的各种关系。“十四五”期间,县域通过“两业融合”“结对联动”“技术赋能”等多种手段持续解决县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旧动能转化的时代难题。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