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来关键节点?外媒:对中国意义重大!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一篇文章中称,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已经达到峰值。
在介绍《经济学人》这篇文章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以及为什么这件事意义重大。
根据我国官方文件和媒体的介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又称“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过一段平稳的波动开始持续下降的过程。
因此,这被视为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不仅对于我国走上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也有重大意义。

而《经济学人》在当地时间5月29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则认为,中国可能已经迎来了这一重要时刻,因为芬兰智库“环境问题智库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最近发布的一项分析报告显示,从去年3月到今年3月的这12个月里,中国的碳排放量比前一个周期下降了1%。
《经济学人》称,这一消息在环保人士中引发了“谨慎的庆祝”——毕竟,考虑到中国的经济和工业体量,倘若这一趋势持续下去,并能与其他迹象一起证明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确实已达到峰值,其影响将是深远的。
《经济学人》还认为,这一情况的出现与中国不断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有关。这家西方媒体称,尽管煤炭仍是中国能源的重要支柱,但中国也在增加风能、太阳能以及核能等清洁能源的比重,而且力度超过了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总和——目前全球正在建设中的核电站有一半是在中国;来自中国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在其风电和太阳能累计装机数据已经分别达到44143万千瓦和60949万千瓦的情况下,又新增装机7925万千瓦和27717万千瓦。
《经济学人》在介绍这些数据时,还与英国和美国的情况做了一个直观的对比,称中国风电的累计装机数据已经是英国整个电网的5倍,太阳能累计装机数据则是美国的近4倍。

在文章的最后,《经济学人》认为,尽管气候变化仍然会给中国的减排工作带来一些变数,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是必然的。假如现在还没有,中国很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内实现。
此前,中国官方做出的承诺是: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高雷
相关文章:
- 全国劳模考然赴京观礼九三阅兵
- 凝聚各方共识 激发合作动能 擘画发展蓝图——聚焦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 白俄罗斯外长雷任科夫:中国在上合组织中发挥着关键且建设性作用
- 中国资产,超配!
- 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圆满闭幕 意向签约金额超千亿元
-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上合组织生态环保合作为全球南南环境合作提供了良好范式
- 分众传媒2025年半年报:业绩平稳增长 “碰一下”激活新红利
- 早安中国:愿您有所爱,亦被爱
- 焦点访谈丨穿越烽火的不屈抗争!拉开全民族奋起抗战的悲壮一页
- 5124亿美元!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
-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出台低空经济产业链质量提升工作措施
- 江苏盐城:开放为帆乘风驶向新航程
- 全球化征途步履不停,雅迪电动车领先实力赢外媒点赞
- 《中国考古报道》带你重温金字塔之巅的辉煌篇章丨一场跨越395天的文明对话
- 顶尖飞手 空中对决
- 背着丈夫,大连女子打赏网红男主播130余万……
- 全球媒体聚焦丨英学者引用管仲名言 呼吁缩小对华认知差距
- 潞城区举行庆祝第八个中国医师节表彰大会
- 特斯拉国产大六座Model Y L上市
- 【2025数博会】勇闯数字蓝海 牢记殷殷嘱托!贵阳数博会十年磨剑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