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观平:提升产业链与金融服务融合度
当前,产融合作规模持续扩大。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依托国家产融合作平台,3100多家金融和投资机构聚焦制造业企业需求,推出了800余项金融产品,累计助企融资规模突破1.2万亿元,受益企业平均每家获得近3400万元融资支持。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产业链中藏着“富矿”。金融服务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难点在于信息不对称,部分小微企业的财务信息不够规范,导致金融机构难以准确评估其风险,而产业链恰好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小微企业如果是某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其交易数据、资金流水就能够通过核心企业真实而清晰地展现出来。银行只要把握住核心企业,就能够辐射其上游的中小微企业,大幅降低信息核验成本。
正因如此,“顺着产业链找企业”已成为众多金融机构的共识,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方面,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日趋成熟,中小企业以应收账款质押向银行申请贷款,有效缓解自身的流动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产业链上的股权投资信息也成为中小企业的融资资本。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例,如果金融机构发现某企业已获得供应链链主孵化,即便处在研发的“烧钱”阶段,也可依据其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信息发放一定比例的贷款,实现贷早、贷小。
要进一步释放产业链金融服务潜力,需提升产业链与金融服务的融合度,精准“链动”企业的融资需求与资金供给。
其一,深挖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增信潜力。在应收账款质押模式下,核心企业为上游企业提供了增信。银行给上游企业授信时,通常会占用核心企业在该银行的授信额度,一旦上游企业无法偿还贷款,由核心企业代为偿还,相当于核心企业将本该支付给上游企业的款项支付给银行。这种增信与担保,既减轻了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也方便了中小企业融资。未来,需进一步依托核心企业延伸信用链条,让更多上下游企业受益。
其二,探索供应链“脱核”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支持。当前,应收账款质押模式仍存在卡点:中小企业要想通过此模式融资,必须取得核心企业的确权,但部分核心企业因流程繁琐等原因不愿配合。对此,供应链“脱核”模式给出了新思路——无需核心企业提供担保,金融机构仅凭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订单以及真实贸易背景,挖掘“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数据要素的信用价值,直接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这既提高了服务效率,又提升了信贷可得性。下一步,商业银行可探索将其进一步应用于核心企业的下游企业,为更多经销商提供线上化、批量化、自动化的高效金融支持。(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相关文章:
- 打破多项技术瓶颈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获批“重庆市技术创新中心”
- 我为民企办实事⑪丨蒸汽改道后,费县一企增收一企降本
- 全球资本瞩目:中国科创引来QFLP基金新“活水”
- 工行驻马店分行 绿色金融久久为功 风电贷款再助发展
-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出台低空经济产业链质量提升工作措施
- 法院+仲裁委+管委会联合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 合肥又“造星”!“海哨二号”万米高空打开探地“彩超”模式
- 富民银行赵卫星:构建科产融生态 探索中小银行普惠服务新路径
-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省财政厅:“真金白银”惠企 精准服务暖心
- 成都两家银行“掌门人”互换,区域金融资源如何整合成未来看点
- 多家行业领军企业落户荆州高新区 楚菜食品加工产业链日趋完善
- 按病种付费!国家医保局正式印发
- 财税专题分享会:“解锁”中小微企业降本增效新路径
- 暑假来四川吃火锅噻!
- 9月起,这些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 各地新亮点丨宁波余姚锻造工业经济坚实筋骨
- 仙游大量招人!最高月薪上万!
- “贷款明白纸”算清企业融资“明细账”——甘肃深入推进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
- 金观平:提升产业链与金融服务融合度
- 2025第二届牛交易大会盛大启幕,科右中旗牛肉品牌战略发布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