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故丛谈|姜亮夫先生的精神底色:读《从师记》札记
潮新闻客户端 周维强

前几天清华大学成立了教育学院,院长是石中英先生。自四十多年前开始陆续恢复数学系、中文系、历史系等文理系科以来,清华一直走在回到办学前期文理工科综合的路上。那个时代的文理诸科盛况,今日的清华是不是能够回得去,时间会给出答案。而那个时代的清华国学院气象,历史已经给予了记载,在当年学子姜亮夫先生的心底也是始终留着的。
在读到刘跃进《从师记》(人民文学出版社版)一书之前的2000年2月,我已经看过了姜亮夫先生的《思师录》《四十自述》《忆清华国学研究院》《自传》诸文。这些文章均收进了《姜亮夫文录》,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姜先生《忆清华国学研究院》开头即说:“考取北师大研究科后,我读了一两个月,觉得有些地方北师大要比成都高师好,图书馆书多,先生们的名声又大,那时北师大有黄季刚、钱玄同、朱希祖……每一位先生都各有自己的长处。但那时同学中盛传清华大学入学考试极难。我忽然萌生再考清华的念头……”
1926年10月,姜亮夫入学清华国学院。1927年6月2日,王国维先生自沉昆明湖。姜亮夫回忆说:“王先生过世后,我们大家惶惶然无所依归……我这时已被请到沈阳东北大学去教书……”姜亮夫在清华国学院读书一个学年,但就是这一个学年,深刻地烙在了姜先生的记忆深处,也深刻地形塑了姜先生的精神底色。刘跃进收在《从师记》一书中的《记忆中的水木清华》,记录了姜亮夫先生和他的一次谈话,那是1985年3月的一天,姜老托人捎来口信,叫刘跃进到他家中一谈。姜先生对刘跃进说他近来常常做梦,梦回清华。起因是他在清华的《校友通讯》里发现班上的同学,有好几位没有记录在册,“这件事叫他(维强按,指姜先生)放不下,憋在心里难受”,所以把刘跃进叫来,“聊聊令他魂牵梦绕的清华”。刘跃进那时是从清华教职而考进杭州大学古籍所读研究生的。1985年,姜先生应该是年近八十五高龄了吧。

刘跃进应召而去是在下午,谈话结束离开姜先生书房已是夕阳西下,推算这次谈话应该有两个多小时。姜先生回忆了在清华念书的几乎各个方面,校舍、草坪、图书馆、校风、学风,尤其令老先生最难忘的是“恩师情”:体育主考老师马约翰、论文导师王国维……姜先生自己有多文忆及恩师,《思师录》里写王国维“讲《说文》,无惊人奇说,而有惊人的证”“先生治学,往往先集资料,而后为之,如《两宋金文著录表》《清代金文注录表》,皆其征也……尤有过人者,先生……能透过资料,而知其所以然……”粱任公某日和学生散步各言其志,任公对姜亮夫说:“亮夫,为学当有益于世,非徒润身耳!”陈寅恪温言姜亮夫:“驳人文,亦花精力,何不以其力,从事自建之业。”《忆清华国学研究院》里讲自己听赵元任先生讲授描写语言学(用印度、欧罗巴语系的发音方法运用到汉语的声韵学中来),自己也“把描写语言学和声韵考古学对照,得到很大启发。这方面得赵先生之力,是我一生学问基础的关键”。姜先生文章里回忆说:“在清华这个环境当中,你要讲不正当的话,找一个人讲讲肮脏话是不可能的。先生同先生、学生同先生、学生同学生,碰见了都是讲某个杂志上有某篇文章,看过了没有?如都看过两人就讨论起来,如一方没有看过,看过的就说这篇文章有什么好处,建议对方去看。”在清华的一个学年,不止学问上的师承,更多的恐怕还在于因此打下了姜亮夫先生一生的精神底色:无论世故惊涛,沧海桑田,姜先生自强不息,致力中国文化研究而无有志向志业的改易。
1984年9月8日,姜先生和杭大古籍所全体老师与新入学研究生见面,姜先生要求同学们,“从现在起,忘记自己过去所谓的专业”,不是中文系,不是历史系,也不是哲学系,“只是古典文献专业,通过系统的学习,为阅读古籍、整理古籍打好基础,进而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前排左起五,为姜亮夫先生。后排左起三,为刘跃进。
1992年5月,姜先生过完九十一岁生日后,预感“大限临近”,遂在记事本上为学生写下“最后最高要求”,要求学生必须对中国文化保持谦逊的态度,在二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开阔视野,培养自己“普照”整个专业与中国全部文化史(至低限是学术史)的能力,而且存永久坚强的毅力、自强不息的精神、艰苦卓绝的气概,不作浮夸,不为文痞。刘跃进在文中给予了溯源:“这‘最后最高要求’,是清华人文传统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体现,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这也是本文标题“姜亮夫先生的精神底色”一语的由来。姜先生的学问,我想,应该是传统通人之学和现代专家之学之间的一个交汇。
刘跃进《从师记》一书里收录的除了这篇《记忆中的水木清华》,其他诸如《里的俞平伯先生》《记汪蔚林先生二三事》《“小室无忧”:记古籍版本学家魏隐儒先生》等篇,也都既传达了老先生们的治学方法和学术风格,更描绘了老先生们的精神质地。有一个疏漏,亦顺带说一下,书里第210页,讲社科院文学所图书室负责人汪蔚林先生“还去过北京师范学院教授王古鲁(1901-1958)家买书”,王古鲁不是北京师范学院教授,而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当年北师大中文系先生有“四大金刚,十八罗汉”之说,王古鲁先生即名列“十八罗汉”。十年前我买过苗怀明先生整理、中华书局出版的《王古鲁小说戏曲论集》,为的是想看看里面的《日本访书记》《摄取日本所藏中国旧刻小说影经过志略》《日本所藏的中国旧刻小说戏曲》等文。
刘跃进先生这部《从师记》,所收的一些文章,读来感觉文气舒缓,行文淡和,这或者也印证了清人石韫玉“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这一联语?
2025年5月10日稿,11日修改,杭州西溪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掌故丛谈|姜亮夫先生的精神底色:读《从师记》札记
- 尹弘在高安检查调研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情况
- 凭实力上榜!湖南三地“闪耀”全国青少年读书行动
- “太阳花”绽放 点亮教育新光
- 【视频】把江西的山 捧在你的手心里
- 苦干实干善作善成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风采|与会代表热议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
- 北疆文化 遇鉴赛罕 | 多彩实践助成长 奏响北疆新乐章
- 提灯引路,赋能前行——区教研室初中英语教研员孙英英老师莼湖中学调研纪实
- 整治违规收费 筑牢公益底色
- 书籍里行走的思政课丨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举办“阅享青春 匠心筑梦”读书分享会
- 清风扬正气 书香润心灵
- 小小双手“种”希望
- 【烟台日报】培育智能制造国际化工匠 烟台首家德国AHK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在龙口市高级技工学校举行
- 赣州大剧院“行走的思政课” | 体会烽火家书 感悟抗战精神
- 未成年驾驶电动车发生事故致他人死亡,父母被判承担巨额赔偿
- 民政部等11部门印发方案 精准关爱帮扶农村留守妇女困难群体
- 【研学之旅】高淳中专——“三色”青春绘华章
- 段贵建主持县委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暨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5 年第4次集体(扩大)学习
-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57场在山东济南举办
- 桃源县文星小学开展信息素养学生作品竞赛活动